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张鼎丞的指南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张鼎丞的指南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05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物故事】

  作者:董文涛、鲁统亮(分别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南部战区联指中心助理工程师)

  在福建古田会议纪念馆中,珍藏着一只80多年前的指南针。指南针呈圆形,直径2.4厘米,厚0.4厘米,质地为玻璃和其他金属,除标明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以外,还刻写着丑、寅、辰、巳、未、申、戌、亥,加上北位的子、东位的卯、南位的午、西位的酉,恰好表示了十二时辰,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张鼎丞,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使用过的指南针。

张鼎丞的指南针

  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毛泽东对张鼎丞说:“你还是回闽西去吧,那里你熟悉,可以坚持,可以发展。”次年1月,张鼎丞以省委代表的身份,带着警卫员朱春明等人回到龙岩、永定、上杭地区,领导闽西人民开始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了8个主力师六七十个团的兵力围困游击地区,采取“驻剿”“搜剿”和在群众中实行“保甲连坐”等暴虐手段,企图困死、饿死红军游击队。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丝毫没有畏惧,将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成几十人、十几人甚至几个人的小队,分头行动。他们以大地为床、青山为帐,夜行几十里,插到敌人后方,端掉敌人的区公所、乡公所,镇压地主恶霸,搞得敌人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等到敌人追过来,游击队便迅速隐藏在密林里、草丛中。正是凭借这枚小小的指南针,张鼎丞带领红军游击队,忽东忽西,把敌人耍得晕头转向,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保存了自己。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8年1月,闽西等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丞就任支队司令员,其警卫员朱春明另调他部。依依惜别之际,张鼎丞将伴随多年的指南针送给朱春明以作纪念。1966年12月,朱春明从瑞金赶到北京看望张鼎丞,郑重地交还了指南针。1979年,张鼎丞又亲手将这枚保存完好的指南针交给了古田会议纪念馆赴北京采访人员,嘱咐他们向世人展示这件物品,希望后辈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著名的组诗《梅岭三章》正是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岁月的真实写照。游击区的官兵们,在异常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高举红色旗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5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