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在“冰”里扎下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在“冰”里扎下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11 03: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行者】

在“冰”里扎下去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窦挺峰

  2007年,正在读研的我跟着科考队来到了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东绒布冰川。真正登上冰川时,我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远眺时,感觉冰川很近;开始攀爬时,又感到越走越远。在缺氧环境下,每攀爬1米都是对心肺的极大挑战。而科考结束后,回到实验室,我又时常梦到那片冰川——天空湛蓝,晶莹的冰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夺目。

在“冰”里扎下去

在冬克玛底冰川,工程师调试设备测量冰厚。王雯静摄/光明图片

  正是这次经历,让我坚定了在“冰”里扎下去的决心。近年来,全球变暖,冰冻圈科学相关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类活动究竟给地球带来什么变化?“冰”是最直观的证据。其中,北极海冰快速消融引发广泛关注,读博期间,我走向了北极这片冰冻圈研究的热土。

  2008年7月,我参与了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登上“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发,途经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等海区,最终抵达北冰洋。整个航次历时77天,航行13271海里。雪坑描述、雪密度和雪温测量、积雪样本采集、海冰观测、钻取冰芯……顶着大风,冒着严寒,团队顺利完成监测任务。之后我又参加了6次北极科考和4次青藏高原考察。

  在冰冻圈科学研究中,观测数据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走进人迹罕至的冰天雪地,采集第一手数据。极端恶劣的环境不仅考验仪器设备的性能,还考验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

  在一次冰川考察中,我差点栽进冰裂隙里,每每想起都会后怕。但当仪器架设起,第一行监测数据顺利出现时,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难以描述,它冲淡了所有的艰辛不易,振奋人心!

  走进冰冻圈,我们更真切地看到了人类活动带给地球的影响:冰川退缩、海冰减小……气候模式预测结果显示,北冰洋夏季无冰期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提前到来!

  只有深入了解冰冻圈的变化趋势,才能更好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探求冰雪世界的奥秘,更是通过监测数据计算环境的承载力,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王雯静、万玛加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1日 09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