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美丽中国大写意】
新年致读者
你溜过冰、玩过雪吗?你尝试过潜水、漂流吗?……山川沟壑、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沙漠湿地,越来越多人在冰天雪地、绿水青山中尽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新的一年,让我们做你的向导,走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壮美画卷,看天地万物,听生灵歌唱,以写意之笔,寻行者足迹,绘自然光影,讲生态故事……让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律动中,去发现,去感受,那无处不在的温暖与美好!
祁连山云海翻涌,风景如画。王雯静摄/光明图片
吉林市
化工城向绿向新——把冬天“烧”红火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通讯员 芦猛
“想象不到吧,城市美得像仙境!”1月7日,农历腊八节,吉林雾凇翩然而至,刷爆网络。“我们就住在松花江附近的宾馆,早上一睁眼就被这银装素裹的景象惊艳了!”广州游客陈含云激动地说。
园林日出静无风,雾凇花开树树同。雾凇不仅是一种气候奇观,还有净化空气、指示环境等生态功能。近年来,老化工城吉林市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为火热的冰雪经济“添柴加薪”。如今,良好生态正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冬天“烧”红火。
吉林省吉林市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内游客络绎不绝。韩涛摄/光明图片
节能减污,这片冰雪更纯净
“在雪场上,体验驰骋冰天雪地的快乐;回到室内,适宜的温度顿时驱散寒意,吉林市的滑雪场真赞!”一位滑雪爱好者这样感慨。
如何给天南地北的雪友提供更加舒适的滑雪体验?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市场总监闫帅一直在思考。他说,在吉林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北大湖运用生物质供热技术,将碎木屑做成生物质燃料,减少了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进一步保护了环境。
吉林市地处北纬43度长白山脉区域,属于“冰雪黄金纬度带”,冰雪资源优势明显,全市备案并正常运营的滑雪场有9家,已开发雪道154条,雪道总面积555.19公顷,雪道总长度155.31公里。
目前,吉林市接待能力最强的前两大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和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都实现了生物质锅炉清洁供热。
不光用能更加绿色环保,在滑雪场建设和维护中,北大湖还坚持在雪道规划、场地扩建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维持山林生态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在雪场运营过程中,依托专业技术,北大湖实现人工造雪与天然降雪结合,避免因过度造雪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在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所在的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北大湖污水厂改扩建项目正在建设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2025年建成后,污水处理能力将从1000吨/天提高到3000吨/天,污水日处理能力将大大提升。
“在多方的努力下,吉林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底气更足、步子更快。”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夏懿介绍,“松花江吉林市城区段国控断面水质连续多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大批绿头鸭、赤麻鸭、鸳鸯等迁徙候鸟选择在松花江畔越冬,让吉林之美更加灵动有生机。”
扮靓生活,发展注入新活力
1月5日晚,星光、灯光和雪光映衬下的冰雪乌拉城格外热闹。
“游客们太热情了!”吉发集团北旅公司副总经理庄磊说,虽然开园仅半个月,但已经成为吉林市热门的打卡点。
这座占地20万平方米的冰雪主题乐园,用雪量6万立方米,用冰量1.2万立方米,按照1∶50重现了1898年的老吉林城。主城景观的八座城门高大雄伟,城中央嵌着一条冰上松花江。城内,由冰雪打造的官参局、将军府等建筑生动重现了吉林城的清代历史。
“冰雪乌拉城利用城区一块空地建设而成,既方便了市民和游客就近体验冰雪乐趣,也让人们在触摸历史、感受文脉过程中为冰雪经济注入新活力。”庄磊说。
在北大湖滑雪场山脚下,雪后的永吉县南沟村游人如织。
“订房、订餐、订接送服务……一转眼就从天亮忙到凌晨嘞!”村里民宿老板“宝姐”忙得不亦乐乎。
借助靠近北大湖滑雪场的地缘优势,南沟村建起民宿百余家,可同时为3000名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猫冬”的村民越来越忙,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增发说,“这些年,村里修了路、铺了桥、联了网,垃圾日产日清,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好生态带来好效益,大家伙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喽。”
“城市美了,乡村美了,咱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宝姐”说。
宜居宜游,绿色转型正加速
火热的“冰雪游”正酣,不光带来满满的幸福感,更让这座城市站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在吉林市举办。冰雪装备展上,本地企业吉林化纤研制的碳纤维滑雪板吸睛无数,成为“明星”。
“碳纤维滑雪板是碳纤维产业链再次延伸的标志产品。跟普通滑雪板相比,它更轻,可耐受更大的冲击力和重压,能有效提高滑行的稳定性,性价比又高,是妥妥的精品国货。”吉林化纤集团副总工程师路阳介绍,碳纤维滑雪板已投放至省内各大雪场装备租赁区,供广大雪友体验试用。
这只是老化工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吉林市正积极争取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旅游、医药健康、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如何乘势而上,让冰雪更“燃”、绿意更“浓”?文化和旅游部冰雪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辛本禄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应结合冰雪经济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等特点,以北大湖和万科松花湖两大滑雪度假区为基点,进行网状化开发,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可可托海
老矿迹变新雪径——旷野里“燃”激情
光明日报记者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梦琳
身着五彩滑雪服、脚踏宽大滑雪板……在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发烧友搭乘缆车直达山顶,在雪雾环绕、松柏苍翠的美景中疾驰而下,畅享旷野中的自由与刺激。
可可托海位于祖国西北角,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的一座小镇。1999年,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因锂资源枯竭正式停采,这座“因矿而生、因矿而兴”的小镇,亟须打开发展的新思路。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冰雪经济成了破题的关键!2013年,可可托海矿区进入国家首批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生态修复就此拉开帷幕。
处理巨量废矿渣、尾矿堆覆绿、打造特色度假村……瞄准旅游兴镇、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可可托海开始了从工矿业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坐落于“黄金雪线”上,一年中有200多天的雪期……转型升级中,发展冰雪旅游优势凸显。
“建设区要属于允许合理开发建设区域,主营地建筑全部无灌木、乔木。山顶缆车站与建筑需位于高山荒漠砾石区,与毗邻的两河源保护区山脊分水岭自然分割。”富蕴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胡志文说,经过多次勘探、评估,可可托海滑雪场最终选定可可托海神钟山景区宝石沟内。
宝石沟峰顶海拔3100米,垂直落差1800米,依托U槽、大白坡、蘑菇林等天然地形,可可托海滑雪场已建成雪道27条,总长度65.2公里,最大垂直落差1350米,大跳台、大众运动公园和高山滑雪滑降等专业赛道应有尽有。
“这里雪好景美,地形独特,体感温度也舒服。”湖南雪友丁俊每年都会追着“粉雪”来打卡。
过去,可可托海每到隆冬时节便大雪封山,山里山外进出两难。如今,从富蕴县沿着平坦顺畅的雪国公路“226省道”出发,途经阿尔泰山脉,个把小时便能直达可可托海滑雪场。对此,已经是第5次打卡可可托海的资深雪友王余有话要说:“以前来可可托海,只能走乌洽路,真是山路‘九十九道弯’,现在方便多了!”
为让冰雪资源的“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可可托海还积极探索跨季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红色旅游、农业休闲游等新增长点,打造了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滨河景区2个4A级景区和可可苏里花海、额河第一村等特色旅游名片。
冰雪旅游的路子走得如何?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库丽帕热·哈布力也有话说。在可可托海塔拉特村,“马背之家”农家乐小院里充盈着欢声笑语,小院主人库丽帕热正为客人介绍合适的旅游线路。
前些年,库丽帕热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忙两季闲半年。乘着冰雪旅游的热潮,库丽帕热一家也做起了民宿,每年增收20余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开起了特产店、餐馆,也有了滑雪教练、导游、安全员等新身份。
延安
黄土地上嬉冰雪——三秦四季有欢腾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身着红袄、腰系红鼓、手持红绸鼓槌,腾跃、旋转、挥槌、踢腿……1月7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秦四季·2025延安冰雪旅游季促文旅消费系列活动在陕西延安国际滑雪场启动,热烈欢腾的雪地腰鼓表演驱散了寒冷,火红的腰鼓与洁白的雪地相映生辉。
安塞腰鼓表演者在雪地里腾跃。刘浩摄/光明图片
黄土地上的“冷资源”如何变成“热经济”?延安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
“我们在春、夏、秋三季通过人工蓄水湖收集雨水,以供冬季雪场造雪之用,大大节约了用水成本。”延安国际滑雪场经理王园园告诉记者,他们还在除滑雪场地和工作用地外的土地上,种植了松柏、苜蓿等植被。“这些植被根系有很强的防风固沙能力,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及能源消耗。”王园园说。
忙时务农,闲时娱雪。在延安市南部的黄龙县,得天独厚的优质自然资源让冬季雪景别具风情。
1月5日,周末恰逢小寒节气,黄龙山冰雪运动基地的雪道上,冰雪运动员在这头紧张训练,游客在另一端尽情享受冰雪乐趣。
占地78亩的黄龙山冰雪运动基地的一部分用地,来自农民冬季闲置土地。“冬天人闲地不闲,一地两用再创收。”黄龙县崾崄乡崾崄村村民苗耐军满心欢喜地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冬季北方天寒地冻,土地只能闲置,而给黄龙山冰雪运动基地做雪道,一亩地还能多挣点钱。”
雪期结束后,土地并不会因此受到破坏。“听专家说,土地盖上雪就像是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既能保墒防虫,又能增加肥力,真是一举两得!”苗耐军说。
“基地建设过程中,县里结合当地山地、森林、河流等生态要素,制定了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的建设规划。”该县崾崄乡党委书记薛兴文说,依山就势,让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自2023年10月冰雪基地建成以来,这里迅速成为体育赛事和训练队伍的热门地。”黄龙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李玉全介绍。
借着冬季的赛事东风,黄龙县旅游收入增长明显,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迅速。“往年冬天都在家闲着,现在我们两口子就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不少挣哩,今年保准又是红火年!”村民刘华喜盈盈地说。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1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