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以公正高效司法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以公正高效司法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22 03: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谭 吉(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教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相关典型案例对外发布。《意见》聚焦涉科技创新审判中的突出问题,从总体要求、依法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创新主体保护、创新行为保护、科技创新法治化国际化市场环境建设和司法保护体制机制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25条98项政策举措,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激励创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人民法院围绕公正与高效,能动司法、主动履职,积极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相关司法裁判规则,持续深化创新主体、创新行为、创新成果的全链条保护,构建起了科技创新全方位司法保护的工作格局,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面对科技创新的复杂需求和多重挑战,以公正高效司法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与现实之需。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有序地保障科技创新,须加快实现司法审判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这要求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全面把握科技创新创造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鲜明特质,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在新兴技术领域,司法机关需加强对新技术的理解与应用,提升专业化审判水平。例如,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相关的司法审判中,应重视科技领域专家的参与,提高审判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司法机关需不断更新审判思维,加强跨领域的司法协作,促进司法、学术、企业之间的深度互动。同时,应对司法技术辅助、专家陪审制度等进行深入探索,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建立起跨区域、跨行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完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历经修订,科技创新法律规范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与完整性进一步加强。但在新形势下,我国科技法律制度建设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数据要素市场的确权机制尚需明确的法律框架,以保障数据的高效流通;算法专利的保护、商业秘密的界定以及芯片领域反垄断的具体操作指引等法律问题,亟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意见》提供的借鉴和参考基础之上,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应统筹推进立改废释,加快科技创新法律的体系化构建,及时填补制度空白,确保科技创新领域的法律环境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在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创新的同时,应对新技术、新业态以及新兴科技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进行规范,明晰规制界限,妥善处理促进与规制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科技自由与科技秩序的有机统一。

  构建高水平法治环境,赋能企业出海。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社会治理与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司法机关应在营造法治化创新生态、国际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全球化发展夯实法治支撑。《意见》指出,要“深化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合作,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一方面,当前跨境知识产权案件在司法审判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司法机关应推动科技创新领域的法治化改革,加强国际知识产权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事务,有效解决跨国专利纠纷,保护我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助力构建开放、公平、公正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司法机关亦需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力度,以司法力量引导公平竞争,保障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流动。

  科技兴则民族兴,创新强则国家强。以公正高效司法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依托法治力量凝聚社会共识,必将助力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全社会。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2日 02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