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新春走基层】
光明日报记者 张 锐 王建宏
“呜!”一声短促的鸣笛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北车站响起。下行运转车间调车长佘泽勇又来活儿了。
言语简练、声音洪亮、腰板挺拔的佘泽勇,是一位复转军人。他已经在铁路一线工作40多个年头了。
坐进调车机的驾驶室,佘泽勇盯着眼前的车窗,为驾驶调车机的司机瞭望。在这个全国运输量第二大的编组站内,137条火车轨道24小时不停承载着载重车厢来回穿梭。佘泽勇的职责是按照调度需求,“分拣”不同的火车车厢。
襄阳北车站是襄渝、焦柳、汉丹、浩吉4条铁路干线的交会处,在这里分解编组的,既有往国内西部地区运送煤炭、粮食、化肥等民生物资的列车,也有即将远赴海外的中欧班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他这一趟作业,是要将停放在到达场的50多节车厢运送到编组场。调车机启动前,佘泽勇脚步不停地检查车厢与调车机的连接状态,不时把身体探到车厢下检查。再三确认后,他娴熟地爬上比人还高的调车机楼梯。
他总是喜欢半蹲着身子看牵出车辆的状况以及停留车辆的存车位置,观察车钩、制动性能、关门车等情况。
“刚入路时,规章制度多、专业术语难懂,干活不麻利。但我想起部队班长说的,不管在哪儿都要踏实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佘泽勇说。
调车长的工作需要提前预想,对协调指挥、统筹安排的要求更高,对规章制度更要吃准吃透。佘泽勇凭着这股钻研劲,很快就成了工作中的佼佼者。
下行运转车间主任谢勇华说:“老佘总结出的‘五多’作业法——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想一下、多提醒一句,增强了安全系数,提高了作业效率。他也多次被车站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首席职工、最美调车人。”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佘泽勇对这分明的四季却有另外一番感受:“春秋两季风大,眼睛常会进风沙。夏天站场温度高,车皮热得烫手,工作服裹在身上一身汗。冬天雪中作业滑,一个班下来身上能结一层冰碴儿。”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8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