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迎来新风口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迎来新风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5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战玉冰(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研究员)

  侦探推理小说、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纸质图书时代最重要的几种通俗文学类型。而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之后,言情小说除了原本的都市、校园等传统题材之外,还衍生出重生、穿越等一系列细分类型;武侠小说则“升级”为修真、仙侠、玄幻等更加丰富的文学想象;相比之下,侦探推理小说似乎显得有些没落,其不仅远不能和修仙、言情等网络小说大类相比肩,甚至一度成了网络文学中的“失踪者”。比如以“起点中文网”为例,目前网站中小说分类设计为“男生—悬疑—侦探推理”三个层级,“侦探推理”没有在第二层出现。即使读者进入“悬疑”的第二层或者“侦探推理”的第三层目录,排在“人气榜”最前列的作品也大多是强调营造惊悚的氛围,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侦探推理小说。

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迎来新风口

网络小说《小蘑菇》

  传统侦探推理小说在“触网”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水土不服”现象,正如青年学者江秀廷在《中国网络侦探小说的写作困境与出路》一文中所指出,其中存在着“起点模式”与侦探推理小说类型自身的不兼容问题。具体而言,2003年“起点中文网”建立了“VIP付费阅读制度”,为网络文学走向市场化和商业营利探索了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这种“起点模式”背后隐藏的网络文学“爽文”阅读机制,促使产生了无限延宕的超长篇文本形式。而这一文本形式与传统侦探推理小说自身要求的线索铺设、逻辑严密等类型特征,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矛盾性。

  说“起点模式”与侦探推理小说类型不兼容,并不等于说网络文学时代就没有重要的侦探推理类作品产生。相反,21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批成功走向类型化与市场化的侦探推理小说,恰恰是产生于互联网。2001年4月,“天涯论坛”上的“莲蓬鬼话”副版,既是整个天涯论坛中最为著名的版块,同时也是21世纪之初中国网络悬疑小说的发源地。比如从天下霸唱的《鬼吹灯》(2006年)到老家阁楼、庄秦等悬疑恐怖小说家的作品,最初都是从“莲蓬鬼话”版块起家。而同一时期能够和这些悬疑恐怖小说在“天涯论坛·莲蓬鬼话”上一较高下的,就是以雷米的“心理罪”系列、周浩晖的“死亡通知单”系列、秦明的“法医秦明”系列和紫金陈的“高智商犯罪”系列为代表的“初代网络侦探推理小说”。这些小说不仅以悬疑的情节和精彩的推理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小说中的方木、罗飞、秦明等侦探角色也都成为流传度颇高的文学人物形象。而这些侦探推理小说的形式,或者为“短篇连作”(比如“法医秦明”系列),或者为字数在10万至20万字的“小长篇”作品(比如“心理罪”系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些“初代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基本上可以被视为是将传统纸媒时代的侦探推理小说作品“贴”到网上,并借助论坛、贴吧等早期互联网媒介的便利而迅速找到了自己的读者群体。

  当这批“初代网络侦探推理小说”作家及其系列作品成名之后,绝大多数很快就选择回归到传统纸媒出版的发展道路之中,而非在网上继续创作。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论坛、贴吧并没有能够产生明晰且稳定的类型小说营利模式,同时还涉及小说版权保护的难题。而回到实体书出版模式的侦探推理小说,借助此前在网上聚拢的读者人气,加之传统图书市场相对更加完善的著作权保护机制,以及刑侦推理剧等影视改编而获得了更大范围传播。比如网剧《心理罪》《法医秦明》《暗黑者》《余罪》《无证之罪》等,大多是根据这些“初代网络侦探推理小说”改编而成,并构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网络刑侦推理剧的第一波拍摄与收视热潮。

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迎来新风口

根据紫金陈侦探推理小说改编的网剧《沉默的真相》剧照。资料图片

  概括来说,这些“初代网络侦探推理小说”虽然在网上获得最初的读者与名声,但其最终的文学选择与商业模式还是依靠传统实体书出版与影视改编。换言之,其并未真正找到侦探推理小说在网络文学的语境中如何持续发展并获得市场收益的有效出路,甚至连最初发表这些小说的“天涯论坛”此后也逐渐走向没落,直至最后关闭。

  在“起点模式”成为中国网络小说最重要的创作与商业模式的背景下,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相对而言显得比较沉寂,但该类型小说中最重要的类型元素——悬疑与推理,却从传统的侦探推理小说类型中脱离出来,并弥散到各种流行的网络类型小说之中,甚至成为这些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性要素。比如2008年的《蝶梦》虽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侦探推理小说,但其中的悬疑感与推理性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审美机制与读者吸引点。

  如果说21世纪之初的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还有着自身相对较为集中的发表平台、明晰的类型界限与固定的用户群体的话,那么出现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打破类型之间的边界,收获更多不同审美偏好的读者,则是中国网络小说在第二个十年中最重要的变化趋势之一。特别是各种网络类型小说对于悬疑、推理等类型元素的吸收和融合,颇值得关注。比如爱潜水的乌贼的《诡秘之主》(2018年)等作品,就在过去并不以悬疑推理类小说为主流的“起点中文网”上异军突起。而一十四洲的《小蘑菇》(2016年)等作品,则在“刑侦文”“惊悚文”等传统悬疑推理小说的基础上,融合科幻小说、“克苏鲁”(“克苏鲁”是美国作家洛夫克拉夫特开创的一种神话风格,强调宇宙的不可知)、“无限流”(“无限流”指的是无限的冒险和升级)等不同类型风格,并获得不错的读者反响。

  以入围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的《诡秘之主》为例,“克苏鲁”当然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美学风格,但小说第二卷中也同时构建了一个“侦探调查真相”的核心叙事结构,并试图在一个故事中完成“克苏鲁”与侦探推理两种类型之间的融合。由此来看,在“起点模式”为主导的网络小说作品中,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情况尽管并不尽如人意,但其最终还是顽强地寻找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与发展出路,即将悬疑和推理作为一种类型要素弥散到其他各种网络小说类型之中,通过类型融合来推动网络小说创作的整体迭代与升级。

  近年来,与微短剧兴起几乎同期,网络文学的短篇写作也发展起来,正如王玉玊在《短篇网络文学的三种主要形态》一文中所指出,“到了2022年,不少以短篇为特色的网络文学平台开始入场,短篇成为网络文学一个新的风口”。借助这一短篇网络小说兴起的趋势,网络侦探推理小说也获得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豆瓣阅读”平台上悬疑推理小说的创作热潮。

  较之“天涯论坛”上的“初代网络侦探推理小说”与“起点模式”背景下悬疑、推理元素的弥散化现象,“豆瓣阅读”原创版块中的“悬疑”类作品,无疑是该类型创作中的后起之秀。具体来说,该平台上的悬疑作品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当代都市背景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或者警察刑侦小说,另一类是故事设定发生在古代或者虚构历史背景中的“古风”推理作品。这些悬疑小说在作品文学性与语言精致度等层面上,都有其可观之处。

  比如陆春吾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一生悬命》,这部小说总共有18.2万字,收获了超过百万人次的阅读量。具体而言,这部小说通过一个悬疑案件的故事框架,借助回忆与讲述、走访与推理、巧合与必然的交织碰撞,将不同小说人物的命运彼此羁绊,不仅为读者展现出一段段迷雾丛生的精彩悬疑大戏,还在小说最后将悬念与悲剧由故事情节层面成功推进到人物性格层面,从而超出了一般侦探推理小说的类型束缚,具有某种严肃文学的思考深度。又如君芍的《青女》作为一部“古风”推理小说,一方面,小说中复杂的诡计设计和古代社会生活之间有着细密的嵌入和耦合。其中“香气”作为小说中重要的情节线索,既是推理小说意义层面的设计巧思,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颇具特色且不易为人所察的生活细节。另一方面,小说语言使用上的典雅,也契合整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国当代推理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的语言较为粗糙的弊病,该作品得到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旗下微信公众号重点推荐。

  此外,豆瓣平台的粉丝阅读偏好和版权开发机制,比起传统的起点爽文阅读机制,似乎也更适合悬疑推理类小说的生存和发展。比如前文中所分析过的《一生悬命》,就已经在“喜马拉雅”App上推出小说音频连载,并获得实体书出版与影视改编的签约。同时,网络中短篇小说的开发和运营模式,以及其所激发出的侦探推理小说自身的文学与商业潜能,也被其他各家网络文学平台所关注。比如“晋江文学城”就正在开展“中短篇悬疑征文”比赛,其中具体分为1万字以下、1万~3万字、3万~10万字、10万~30万字等几个不同赛道,这里对于小说字数的限制与细分,正是充分考虑侦探推理小说自身的类型特点。

  “推理”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类型,能够不断为人们带来新鲜、新奇的阅读体验,也为影视剧、电子游戏、综艺节目提供了丰富的母本资源,是网络文学、影视剧等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这一轮短篇网络小说热潮的驱动下,网络侦探推理小说能否寻找到适合自己持续发展的创作与商业模式,在未来取得更大成绩,值得我们期待。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5日 09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