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学思践悟】
作者:毛佩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社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体现了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内涵,也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不断涌现的新型组织形式、普及应用的数字化技术,都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应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质量和社会治理效能。
健全党建引领社会工作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工作的系统性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克服社会治理的碎片化问题,构建系统高效的社会工作体系。
一方面,加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实践中,应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建立党委组织部门统筹、社会工作部门指导、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街道社区属地管理的社会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地方党委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功能。注重运用新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实现政治引领,更好服务群众。
另一方面,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夯实党组织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领导核心地位,在三方面发挥好协调作用。一是机制协调。创新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治理服务机制,完善基层考核与奖惩机制,提升基层治理的服务质量和效能。二是利益协调。健全基层党组织引领的诉求表达、民意反馈、民主听证会等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多样化协商议事平台,开展联席会议、党员干部联户等活动,妥善化解基层突出矛盾。三是组织协调。明确各主体职责,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党组织领导、政府科学履职、各类组织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系统高效的基层治理格局。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增强社会工作的整体性
社会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克服结构性梗阻和制度性障碍,要求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对于社会工作而言,就是要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社会工作的制度框架、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健全汇集民智、化解民忧的体制机制,提升社会工作的整体效能。
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求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全方位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推动治理资源和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壮大基层服务管理力量。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定履职事项清单,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和考核,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政策举措。
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需要加强汇集民智、化解民忧的体制机制建设,整体协调相关领域群众利益。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推动信访制度在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等方面的法治化发展。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的制度机制。充分利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工作协同。建立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的指导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促进各方积极参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
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队伍和志愿者体系建设,增强社会工作的协同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和相互促进,有助于形成相互促进、有效协作的治理格局,促进社会工作高效统筹协调。
社会组织具有专业性、公益性和群众性等特征,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性的重要社会力量。应在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鼓励和支持设立社会组织,同时严格依法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行业协会商会是现代社会团体的核心构成,在制定行业规范、协调矛盾冲突、促进市场有序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党和政府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应给予其充分支持和指导,并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健全行业协会商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行业协会商会民主参与和协商能力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全面深化改革与良性发展。
社会工作队伍和志愿者是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参与主体,对走好党的群众路线至关重要。应完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增加对社工专业教育培养的投入、完善社工职业资格制度、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水准和职业规范等。推进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建设,完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分工合作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志愿者队伍,鼓励全体人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7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