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数字赋能 黔山贵水人气旺——贵州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数字赋能 黔山贵水人气旺——贵州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7 02: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冬季曾是贵州的旅游淡季,但今年,贵州旅游迎来淡季不淡的好局面。据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贵州旅游业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52%,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9%,冬季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大幅增长。

  日前,记者深入走访贵州多个城市乡村,感受贵州因地制宜发挥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优势,通过激发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增进城市和乡村旅游魅力,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都市游,文化元素激活消费

  “到阿云朵仓玩儿滑板去!”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的高楼大厦间,有一片叫“阿云朵仓”的文旅创意园,这里的比赛级滑板场地成了春节假期孩子们的好去处。

  “‘阿云朵仓’彝语意为‘梦想之地’,园区每个活动场所都融合了贵州民族和生态的文化元素,比如演出空间叫‘大利戏台’,其灵感来自侗族大歌;阅读空间‘洗马书院’来自阳明悟道的典故。”园区总裁助理董洁介绍,这里原先是商务区的一片山坡地,长期闲置。在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他们看准其中的潜在价值,对这片区域进行改造。“贵州有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气息,我们努力把这些元素转化为生活印记,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不一样的城市烟火气。”董洁介绍,不到一年,阿云朵仓就吸引近二百万客流量。

  走进园区一家名叫“桑迪植物”的绿植工作室,一个个精致的生态微景观让人赏心悦目。店主吴涵予是从上海回到贵阳创业的00后,贵州“公园省”的生态文化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这些微景观,方寸间营造出山情野趣,有利于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吴涵予指着店堂一侧堆得小山一般的快递纸箱说,“您看,这些都是等着发往外地的作品,很多游客线上线下看到我们的作品都喜欢得不得了。”记者仔细查看,多数订单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数字赋能 黔山贵水人气旺——贵州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观众在位于贵阳市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内观看体验长征故事。新华社发

  “栩栩如生的彩灯再配上这儿的森林气息,真棒。”正月初五,来自北京的游客张金超和家人对贵阳观山湖灯会庙市的“为了花和森林”主题区赞不绝口,只见成片的“郁金香”轻轻摇摆,“蜻蜓”挥着翅膀在满天星和风信子中起舞,“生命之树”上一只缤纷的“蝴蝶”被十二个彩蛋环绕。“这个创意是来自苗族‘蝴蝶妈妈’的传说,我们以生态文明为主题,运用声光电技术打造了这组彩灯,有种森林奇幻感,不少游客拍摄了短视频,在网上获得上千万的点击量。”项目负责人曾智佳告诉记者,今年的灯会既有老贵阳的“九门四阁”,还融合了汉、苗、布依等民族的文化元素,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贵州文化氛围,7天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正月初四一大早,贵阳南明河边,“南明古道 新春寻迹之旅”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在志愿者导游引导下,游人从禹门遗址走到会文门遗址,一个个历史故事串联起贵州的历史,从屯军建省到王阳明贬谪龙场,从南明旧事到文武状元,沿着老城墙的古道边走边聊,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

  据了解,这条城垣步道是贵阳市按照“塑造节点、连通轴线、活化片区、还原记忆”的思路创新打造。“我们做了大量挖掘工作,收集明代至民国近600套历史古籍资料,通过修复老照片,重绘历史舆图,展示古代城市风貌及城垣形态。”项目设计师李洋说,“我们通过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基因、精神内涵和历史故事,设计制作文化景观和元素符号,留住了城市记忆,也吸引了游客前来citywalk。”据介绍,贵阳市南明区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运营,通过“文脉挖掘、运营前置”,促进项目增值,确保持续发展。

  据贵阳市文旅局的统计,1月28日至2月4日,全市接待游客及旅游总消费分别同比增长13.85%和14.66%,接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0.42%。

  乡村游,民族文化风采绽放

  青山叠翠,苗岭葱茏,悠扬的芦笙响起,苗族姑娘跳起欢快的锦鸡舞,忽而又传来天籁般的侗族大歌声……今年春节前夕,由贵阳开往玉屏的5640次列车上,广东旅客田先生频频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村晚’搭配民族风,真是好靓。”

  车厢另一头,头戴精美银饰、身着红色盛装的苗族姑娘补云即将登场。“希望能让旅客们一边看风景,一边感受贵州特色民族文化。”首次在火车上走秀的她,难掩心中激动。

数字赋能 黔山贵水人气旺——贵州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元宵节前夕,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的演员们进行“龙舞八仙桌”表演,为观众带来民俗文化盛宴。杨旭摄/光明图片

  窗外景色变换,车厢里,一位演员轻拈翠叶,唇间流淌出清越之音,宛若山涧幽泉流淌。“由我们黔东南州歌舞团演员组成的文工队,今年已经在‘村火车’上表演18场次。”演员张心雄介绍,“最近,乘火车到我们黔东南来耍的游客越来越多,人气更旺了。”

  夜幕初垂,盘州市鸡场坪镇人声鼎沸。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一群孩童蹦跳着登上舞台,璀璨灯火照亮了“村晚”活动现场,整个镇子宛若披上了节日盛装。

  舞台上,彝族小伙儿踏着铿锵鼓点,歌声嘹亮如山谷回响。台下观众汤先生脸上满是喜悦:“每年春节,最期待的就是‘盘州春韵’文艺演出。演员来自本乡本土,节目都是乡亲们爱看的,安逸得很。”

  今年春节期间,2025年“盘州春韵”系列活动精彩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场别样的视听盛宴。作为盘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文化活动,20多年间,“盘州春韵”累计举办各类活动上千场,参与群众达上百万人次。黔山贵水间,从布依村落的袅袅炊烟到苗乡侗寨的悠悠歌声,从“村晚”欢乐舞台到“村超”燃情赛场,贵州正以多彩民族文化为笔,勾勒出一幅文旅融合的新画卷。

  银饰叮当,裙摆飞扬,千余名舞者跳起欢快的多耶舞,热闹的锣鼓声响彻黔东南州榕江县城,非遗展演拉开帷幕,宣告2025年贵州“村超”新赛季扬帆启航。

  108个村报名参赛、3000余名球员、265场预选赛——迈入火爆“出圈”的第3年,新赛季的贵州“村超”规模更大,精彩更甚。今年,贵州“村超”在预选赛阶段首次引入主客场交叉双赛淘汰制,将用两周时间决出20强,随后开启“村超”联赛的正赛。

  “小瑞小瑞,勇者无畏!”揭幕战上,啦啦队激昂的助威声不绝于耳,小瑞村球员杨正雄以一粒精彩的进球帮助球队赢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新赛季,我们一定能踢出更多好球。”用球衣擦拭汗珠后,他自信满满地说,“欢迎球迷朋友来榕江看球,和我们一起享受足球的快乐。”

  沉浸游,多元场景数智交融

  春节前,走进位于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球场,球鞋摩擦地面的声响、篮球撞击篮板的声音与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共同奏响一段“村BA”新赛季的激情乐章。

  中场暂歇,观众席上忽然传来惊呼:“快看,好大一朵‘云’!”抬头仰望,一艘硕大洁白的飞艇浮于球场上空,耳畔响起比赛解说员的声音:“它经过1500多公里的飞行,从浙江绍兴转场首次来到黔东南,开展连续3天低空经济场景的试飞、试乘体验。”

  据了解,这艘被命名为“村BA·祥云号”的飞艇,将搭载幸运乘客从空中俯瞰苗乡侗寨、春节大集、台盘“村BA”球场等黔东南风光。

数字赋能 黔山贵水人气旺——贵州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球员在贵州省榕江县“村超”比赛中积极拼抢对抗。王炳真摄/光明图片

  黄果树大瀑布的水汽扑面而来,小七孔古桥下流淌的碧水在脚下蜿蜒,梵净山的云海在身旁流淌……数百公里外的贵阳,一场沉浸式的“飞跃”之旅也在进行。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里,摘下VR设备,游客李女士意犹未尽:“多彩山川仿佛近在咫尺,太震撼了,真是看不够。”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标志性、引领性工程,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集合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等科技手段,由全域行浸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多彩飞越》两大部分组成。

  “通过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红飘带’成为贵州红色文旅新地标。”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启阳介绍,试运营以来,“红飘带”累计演出9900余场,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近年来,贵州不断强化技术赋能,将科技与景观、文化、创意有机结合,让每位到访者在科技感十足的场景中尽情体验诗意与远方。

  刚穿过人流熙攘的青云市集,又走遍青岩古镇的石板街巷,这个寒假,上海大学生陈杉与朋友的贵阳之行安排得满满当当。品尝完滋滋作响的烙锅,又一碗热气腾腾的肠旺面下肚,他露出满足的笑容:“太过瘾了!”

  虽然是第一次来贵阳,陈杉的旅程却意外地省心。“原来出门旅行,总要查找好几个社交平台反复对比做攻略。”打开手机,他演示起自己的旅行新“搭子”——“AI游贵州”。“现在一键输入需求,行程全都能交给AI搞定。”陈杉说。

  今年1月16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马蜂窝旅游集团联合发布贵州旅游AI智能应用——“AI游贵州”,可为游客提供旅游智能攻略交互问答、智能行程规划引导、多语言智能导游等服务。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吴涛表示,2025年,贵州发布“三免一多”和“红色旅游”优惠政策,抓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拓展避暑旅居、研学旅行、低空旅游等新业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努力为八方宾客营造顺心、安心、放心、舒心、称心、开心的旅游环境。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7日 05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