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一线探索】
作者:马广(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浙江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日前入选第二批共6家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入选的背后,是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多主体合作办学,探索职业教育助推地区产业发展,厚植职业教育根基的双赢实践。
“办好适合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追求的办学方向。然而,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转型需求侧结构性矛盾尚存,如何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是破解供需矛盾、实现城校共生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往的校企合作办学,合而不融、联而不作的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地方企业参与意愿不高,合作效率偏低,组织体系松散,市场上紧缺的数字商务人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面对这些难题,作为本次联合体的牵头学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学校建在市场上,把专业建在产业上”,与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管委会、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150多家单位和企业,共同组建了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力争探索一条“一体化融合、实体化运营、矩阵化服务”的产教融合新路径。
“创业城孕育创业校,创业校成就创业城。”这句话准确形容了义乌和义乌工商职院的关系。
为更好地服务本地特色产业,联合体聚焦新型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优势板块,发挥政府部门政策支撑、资源配置的独特优势,发布了相关支持政策以及配套促进办法,厚植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沃土。义乌市财政拟定6年每年划拨500万元联合体专项运营经费,并同时配套人才、基建、办学等其他建设经费。
“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是打通城校融合“最后一公里”的着力点。面向产业多元协同,联合体将充分发挥政府多部门的协调功能和高校创新服务动能,以实体化运营“三大中心”:
——为深化育训结合,推动教培资源共建共享,打造高技能人才育训中心,建设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义乌市电子商务公共实训基地和义乌市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为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高层次人才引培中心,建设“校企双向互聘”的结构化双师队伍,构建开放型人才信息平台。
——为缩短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时间,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实体市场、现代物流、保税展贸等主导产业,建设17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3个省、市重点实验室,打造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经过长时间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只有专业融入产业中、学生进入企业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吻合。因此,我校对接自贸区“贸工联动”产业发展需求,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为引领,构建了与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完善了就业服务体系,为联合体内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了高技能人才。
下一步,我们还将搭建“科研机构+职业院校+普通高校+企业”科创服务平台,组建智能设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特色研究机构和协同创新平台。我们将重点聚焦数字赋能,充分发挥义乌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和校企合作数字化服务平台等数字平台效能,打造集成化智能化的产教融合新生态,建立动态跟踪企业需求的收集与响应机制,提供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产品和针对针织服装、印刷包装、电动工具等行业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我们力争将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产教融合新形态、区域发展新机制,打造为城校共生发展的“县域典范”。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8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