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柯
“快请进,今天刚开业,屋里的桌子还没来得及收拾,见谅……”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在山东青岛胶州市铺集镇张家屯村中央大街,头发已花白的姜恩兰熟练地打开“大众快餐”的大门,笑着把前来用餐的客人迎了进去。
这是小店自开业以来春节后开工最晚的一年,往年,小店在大年初四就会开门营业。“今年是我这么多年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年,我的债务终于还完了。”姜恩兰一边收拾,一边与记者高兴地分享着。
“恭喜,你真了不起!”周边的食客也都对姜恩兰很熟悉,竖起大拇指给她点赞。
“21年还债200万!”这是姜恩兰在大家脑中的第一印象。1976年,姜恩兰与丈夫刚刚组成小家庭,推着小车到公交车站卖烟酒,凭借着辛勤努力,在80年代夫妻俩就成了“万元户”,有3家快餐店,还盖了一栋二层小楼。
1998年,夫妻二人关闭经营多年的饭店,将积蓄投入编织袋厂。不承想,这个决定给他们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2004年,工厂倒闭,丈夫罹患肝癌不久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和一百多万元债务。
“人死了,账绝不会死。我要堂堂正正做人,不能让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抱定还债的信念,2005年,姜恩兰在自家小楼经营起了“大众快餐”。
还债路坎坷不易。姜恩兰一个人经营着小店,每赚够三五百元,她就赶忙去还债。吃顾客剩菜、捡树枝生火……最惨的一次,在除夕还完一笔债务后,姜恩兰的年夜饭就是5个小饼。
2013年,姜恩兰被查出患有心肌梗死、劳力性心绞痛等多种疾病。两个儿子给她筹措了10万元的手术费用,在手术台前,姜恩兰拿着债务清单对同族长辈保证:“万一我走了,这些债务就由两个儿子继续还,连本带息全部还上。”
2014年,当地政府了解到了姜恩兰坚守诚信、努力还债的故事,通过媒体进行了报道,她凭借着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先后获得了最美胶州人、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
“感谢政府支持,我又能早一点还清债务了。”拿着奖金,姜恩兰时刻不忘身上的担子。
随着铺集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家屯村周边的工地越来越多,工人们下班后都喜欢来姜恩兰的小店吃饭,“工人们干起活没白没黑,经常干到凌晨,我就等他们下班,给他们做饭。”姜恩兰回忆道。
凭借着这股子拼劲,小店平均每个月能挣四五千块钱,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挣了将近一万元。
今年春节,73岁的姜恩兰终于还完了最后一笔账。“老头子可以安心了,我也可以买件新衣服了。我还得接着干,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姜恩兰说。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