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人工智能重塑语言学习面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人工智能重塑语言学习面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23 02: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博雅博士后)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新塑造语言学习的面貌。许多智能语言学习平台和大模型,如巴贝尔(Babbel)、多邻国(Duolingo),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推出的古汉语文本理解“AI太炎”大模型等,显示出人工智能在推动语言学习的数字化进程、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价值。

  首先,人工智能可提供优质海量的语言学习资源。例如,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突破地理和资源限制,高效高质地生成与地方文化相适应的高质量、个性化语言学习资源。我们还可利用数字人技术,将优秀教师“复制”到偏远地区,通过AI教师进行授课和互动,让学习者能持续接受优质的语言教学。

  其次,人工智能可提供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路径和智能辅导,将语言学习与学习者已有语言水平、生活经验、文化背景深度融合,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和吸引力。例如,在国际中文教育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高效建立学习者画像,分析学习者学习情况、兴趣点和审美倾向,并依据学习者的基础和学习风格特点,生成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方案,并通过实时反馈帮助学习者及时纠正错误,大大降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难度。人工智能可以创建“数字人”教师或“虚拟学伴”,突破传统“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实现“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专业化教学。

  最后,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高质效的创新教学资源设计。例如,基于定制化的智能模型架构,提高游戏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同时降低设计的成本和技术门槛。结合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我们能够创造逼真的语言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效果。例如,IBM研究院和伦斯勒理工学院合作开发的认知沉浸室(CIR)让国外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中国的餐馆、园林或太极学习班中。通过沉浸式的文化氛围,与AI聊天机器人练习中文对话,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中文,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的游戏化学习体验。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赋能语言学习有诸多利好,但也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人工智能模型的生成内容可能出现虚构的、错误的信息。为此,我们需要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言学习实施严格的输入验证和清理流程,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学习材料进行定期审查和纠偏。同时,我们要厘清人工智能的权限和不足,提高学习者对人工智能的驾驭能力,明确人工智能在语言学习中的辅助角色,确保人工智能健康规范地应用于语言文字学习领域。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3日 05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