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影视剧中的军史】
作者:吴穹、杨智博(分别系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学员)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伏击日军观摩团”的精彩情节,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意外发现了一支由日军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摩团,于是果断决定抓住有利战机,当观摩团车队进入伏击圈后,指挥官兵迅速发起攻击,经过激战,最终全歼了这个包括一名少将在内、共计100余名军官的侵华日军战地观摩团。
《亮剑》通过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引领观众穿越历史时空,还原了当年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奏响了一曲人民军队血性胆魄和英雄精神的时代颂歌。这场伏击战的原型就是韩略村伏击战,而李云龙的原型则是王近山将军。
1943年10月,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的王近山,率领该旅16团于10月22日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封锁线,到达韩略村宿营。该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城东北约25千米、洪洞县东南约15千米处,是当时临屯公路的必经之路。当地群众基础很好,只要日军一有风吹草动,地方党组织很快就能知晓。八路军进驻后,当地党组织介绍了有关敌情、地形等情况。王近山得知临屯公路敌人活动频繁,每日早晚均有汽车来往后,决定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打一个速战速决的伏击战,杀一杀日军的嚣张气焰。
10月24日凌晨3时左右,担负伏击任务的部队按照预定作战计划进入伏击阵地,并利用玉米秸等进行了有效伪装。等到上午8点多,伴随着公路上弥漫的烟尘,由3辆小汽车和10辆大卡车组成的日军车队终于出现了。待车辆全部驶入伏击圈后,随着王近山一声令下,我军官兵如下山猛虎一样扑向敌人。在激烈交战中,日军车队末尾的一辆汽车被手榴弹和掷弹筒击中起火,堵死了退路。前面的汽车意欲加快速度、夺路而逃,也被我军拦住。官兵们将日军分割成小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相互难以支援。为迅速解决战斗,王近山还身先士卒,率领官兵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最后,除个别漏网逃脱外,残余敌人均被消灭。战后查明,在被消灭的这120多人中,大多数是日军军官,其中旅团长1名、联队长6名。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军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创造了在敌占区打伏击战的经典战例。
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历来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们以弱胜强进而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韩略村伏击战充分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正是由于紧紧依靠人民、充分相信人民、广泛动员人民,依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情报支持、掩护配合,将蕴含在他们中间的战争伟力充分发挥出来,我军才得以顺利实现预定目标,获得了重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要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深刻把握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等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全新变化,深刻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不断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赋予人民战争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体系融合、要素整合、能力聚合,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将新时代人民战争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打赢未来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3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