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用创新和匠心锻造打赢阵地——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火箭军某旅工程安装技师崔道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用创新和匠心锻造打赢阵地——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火箭军某旅工程安装技师崔道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30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兵峰

  盛夏,大山深处。“向阵地,敬礼!”火箭军某旅工程安装技师、一级军士长崔道虎和战友们举起右手,致以崇高军礼。这是他们亲手建造的一座导弹阵地,如今正式交付使用。

  入伍30年,崔道虎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完成30多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他牢记使命,把青春和热血融入岩层深处,用创新和匠心锻造打赢阵地,被火箭军评为首批“工匠型”军士。

  那年夏天,崔道虎和战友们执行某施工先遣任务。恰逢雨季,只见前面一边是陡坡,一边是悬崖,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行……看到这样的地形,大家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我先上!”崔道虎主动请缨,带领几名党员,冒着碎石掉落、山体滑坡的危险,展开地形勘察、岩质分析和数据记录等工作,出色完成了任务。

  “对我们来说,阵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不能退缩,唯有勇往直前。”崔道虎给新兵讲述这段亲身经历,赢得掌声阵阵。

  这些年,崔道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通“风、水、电、机、焊”等专业,还梳理总结出《技术手册》等资料,成为官兵破解施工难题的“宝典”。在官兵眼里,他既是工程安装领域“行走的小百科”,也是坚守施工一线的质量把关人。

  “别说5厘米,几毫米误差都不行,我们不能给未来打仗留下丝毫隐患。”列兵张伟在一次放线施工中出现了偏差,崔道虎发现后严厉批评了他。张伟以此为戒严格要求,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全连最年轻的专业组长。

  “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还要专注解决每一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崔道虎不只跟问题“较真”,还总是跟自己“较劲”。在负责某轨道建设安装过程中,为了让轨道更加平滑,崔道虎从每个焊点入手,认真研究焊接时的电流、温度、顺序等环节,一遍遍试、一轮轮改。为了提升轨道接头平滑度,崔道虎连续钻研了7年,终于成功将接头平滑度大大改进,焊接效率较之前提高了70%。

  近年来,随着新装备、新技术引进,国防施工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我们也必须加速从传统工兵向科技工兵转变。”崔道虎一边学习新技术,一边潜心科研。

  为建筑钢材除锈,曾费时费力还有危险。有一次施工,战士崔玉星由于长时间手持磨光机工作,不小心手一滑,钢刷伤到了腿部。崔道虎看到后,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购买专业书籍补习知识、任务间隙收集资料、找来零件动手试验……经过一番努力,自动除锈机问世,后来经过升级改造,已实现无死角除锈,大幅提升官兵工作效率,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组合式吊篮提升机、双层作业平台车、等效载荷配重装置……崔道虎接连研发出“九大工装”,发明31项科研成果,改进创新5项工艺工法。“让扎根深山的战友,也成为创新路上的星光。”他牵头组成“创客工作室”,传帮带出百余名技术骨干,成为施工一线创新的生力军。

  “兵撒千里,南征北战,工程丰碑写我忠诚奉献;使命千钧,壮志撼山,岩层深处看我攻坚克难……”夏日清晨,崔道虎带领一队官兵,唱响《英雄的导弹工程兵》,意气风发地奔向下一个目标。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0日 04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