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云南省水富市云富街道新寿村:满山花绘就桃源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云南省水富市云富街道新寿村:满山花绘就桃源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30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徐鑫雨 光明日报通讯员 谭兴华

  玉米稻禾在微风中漾起绿浪,蔬菜瓜果铆足了劲儿疯长;食用菌种植基地的棚架下,平菇撑开肥厚的伞盖;兰花种植基地里,各色花朵吐露幽香;农家小院掩映在这修竹绿树间......七月,走进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云富街道新寿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自然风光旖旎,俨然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云南省水富市云富街道新寿村:满山花绘就桃源景

  万花园艺场场主精心培育的兰花开了。资料图片

  曾经,新寿村的年轻人像候鸟般外出务工,老人则守着“小散弱”的农田。2021年,新寿村以建设云南省级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为契机,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引擎,着力打造集农事体验、研学拓展、观光休闲、乡村旅居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沿着近10公里的旅游公路蜿蜒向上,三角梅、菊花等花卉苗木一年四季争奇斗艳,旅游公厕、休息亭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不时还能看到志愿者在清扫公路。不少游客夸赞:“村里干净漂亮,可谓宜居宜业宜游。”

  近年来,新寿村以“三清一改治七乱”为重点,完善垃圾分类清运、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健全组收集、村转运的垃圾收费制度,整合各类资金投入人居环境整治,村域环境实现从“脏乱差”走向“洁净美”。

  每年阳春三月,新寿村70亩黄桃种植基地桃花盛开,吸引四川、云南等地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品尝农家美食。村民陈志国眼看着家门口的“赏花经济”红火起来。“我们以花为媒,免费让游客入园赏花。大家玩高兴了,愿意留下来消费,才能增加村民收入。”2014年,陈志国从上海引进33株黄桃种苗开启了创业之路。他说:“在家乡种植黄桃实现了我的创业梦,既带动乡亲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又能让我陪伴在家人身边,我感到很知足。”多年来,陈志国带着乡亲初心如磐种植黄桃,并与四川宜宾、云南昆明多家连锁商超签订供销合同,黄桃年销售收入50多万元,产业效益明显。

  近年来,新寿村因地制宜,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方式,流转土地发展黄桃、猕猴桃产业420亩,实现特色农业与采摘经济、民宿经济、旅游经济等协同发展。盛夏时节,新寿村35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里,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在猕猴桃藤蔓交织的绿荫中,他们手持剪刀,“咔嚓”声里,多余的枝条应声落地。果农彭国玉笑着说:“我在这里务工,每年收入2万多元。”

  “2025年,全村猕猴桃预估产量12万斤,产值60万元。除外地客商‘大单’采购外,还采取游客入园采摘、线上销售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说话间,新寿村党总支书记万金凤掀开一个纸袋检查,猕猴桃已长到鹅蛋大。如今,新寿村猕猴桃产业已形成统一育苗、种植、管护、采收、销售模式,常年吸纳30余名村民在基地务工。

  放眼新寿村,村里建成了银杏林景观、猕猴桃观景平台、文昌宫研学中心观景平台、七彩稻田观光示范园等一批打卡点;改造后的民居灰瓦白墙,干净整洁。占地12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盛产期日采2000多斤平菇供应水富及周边县市区农超;万花园艺场内,各色兰花竞相开放、娇艳欲滴;中药材繁育基地里,白芷、黄精等中药材长势良好。

云南省水富市云富街道新寿村:满山花绘就桃源景

  游客游览仙鹿山天梯。资料图片

  “登天梯啰!”仙鹿山脚,游客拾级而上,随着眼前景致不断变化,不禁有感“登上仙鹿山,快乐似神仙”。新寿村仙鹿山天梯以其壮丽景色,成为游客争相游玩的热门景点。游客沿2公里的盘山步道蜿蜒攀登,转过一个个山坳,登上海拔1068米的山顶,向家坝水电站壮美的高峡平湖风光豁然撞入眼帘。

  仙鹿山天梯脚下,村民陈海利的柴火灶正噼啪作响,腊肉在铁锅里煎出琥珀色的油花。“土火锅、干锅兔、农家蒸菜、土鸡土鸭、腊肠腊肉、石磨豆花、时蔬野菜备受游客喜爱,去年收入10万多元。”陈海利介绍。他用自家2层小楼,开起农家乐,有8间客房,兼营餐饮。不远处,村民侯从芳经营小吃店,卖起凉糕、凉面、醪糟蛋、炸土豆等农家美食,去年收入5万多元。“五一”假期,仙鹿山天梯迎来客流高峰,5天的假期里,游客量2.4万人次。

  眼下,随着暑期到来,新寿村迎来又一批客流高峰。村里的农特产品体验与孵化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与已建成的研学中心形成联动,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新寿村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级美丽村庄”“云南省卫生村”。如今的新寿村生意盎然,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来了,喜欢乡村生活的人赶来了,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0日 05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