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追梦路上,我们都是主角】
过好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一关
讲述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 吴建平
2024年6月24日,由我牵头的瞄准互联网安全的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的第一个一等奖。那一刻,我的思绪,再次回到几个月前的全国两会上——
2024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我围绕“以互联网核心技术支撑网络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主题作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赞同:“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总书记的话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信心倍增。
我从事网络研究45年了。1994年,我有幸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负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那是我国第一个互联网主干网,当时主干网只有64K,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2004年,我们建成了当时全球最大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推动我国进入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阶段。目前CERNET接入高校和科研单位已经超过3000所,覆盖5000万人。此后,我们又以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建设为标志,继续探索互联网发展。2023年,我们FITI开通了世界首条1.2T主干网通路。30年中,我国互联网完成了从引进到跟跑、从突破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网络强国十周年。建设网络强国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核心技术就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最大“命门”,而取得关键核心技术只能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久久为功。
十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作为建设网络强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在互联网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些关键突破。
在2005年之前,由中国人牵头的互联网标准RFC仅有一项,但到目前已经超过了200项。我们逐步把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作为一名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继续带领中关村实验室,大胆探索创新,勇于蹚路实践。我们此前发起成立了国家实验室联盟和产业技术联盟,未来将依托新型举国体制,持续强化其作用,推动科研协同攻关,致力于实现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光明日报记者张胜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