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健·妙招】
作者:魏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
“最近总感觉心里烦躁,动不动就想发脾气,可能是春天到了。”这样的感叹在春季特别常见。这种现象在中医看来并非偶然,是与人体五脏与四季变化的对应有一定关系。
进入春天,自然界经历着阴消阳长的转折期,万物开始旺盛生发,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在经历着这种调节过程。然而,现代人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容易打破这种自然平衡,导致肝气郁结、阴阳失调,表现为烦躁易怒、睡眠欠佳等问题。《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春季可以配合自然界阳气生发的特点调节作息,比如适当早起,让人体阳气随着清晨的阳光而生发,起床后可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3~5分钟的深呼吸,既能帮助疏肝理气,又能平和心神,减少疲惫感。对于习惯晚睡或作息不规律的人群,不必操之过急,可以先从减少咖啡、茶等提神饮品入手,以固定起床时间为目标,不必过分追求早睡,循序渐进地调整作息规律。这个过程就像适应时差一样,要给予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切忌因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陷入焦虑和自责。
“动以养形,静以养神”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生贵在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在保证夜间充足优质的睡眠后,白天宜通过适度运动来调养身心。晨起可以练习10~20分钟的太极拳或八段锦,傍晚则适宜进行20~40分钟的徐缓散步。运动时以微微汗出为度,切勿过于劳累,这样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不会耗伤阴气,这也是中医养生动静结合、阴阳调和的良好体现。
春季饮食应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阳气虽盛于外,但内里尚虚,饮食上宜选择辛甘微温的食材,如山药、莲子、大枣等,可适量食用葱、姜、豆芽等食材,助阳气生发舒展。应当减少苦寒之品,节制冷饮冷食,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可以适当饮用一些疏肝理气的茶饮,如菊花茶、玫瑰花茶等,帮助维持肝气条达,气血通畅。
日常穴位按摩是中医情志调节的重要手段。可每日用5~10分钟的时间,依次轻揉疏肝理气的穴位,如太冲穴(位于足背前方跖骨间隙处)、合谷穴(手掌第一、二掌骨间隙虎口处)和内关穴(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等。按摩时以指腹轻柔揉按,每个穴位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日常多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舒肝解郁,宁心安神。
居室环境的调节同样重要。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还可以在室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既能调节空气,又能养目舒心。也可以适当使用淡雅的香薰或芳香精油等,既能解郁醒脑,又可宁心安神,对调节情志、舒缓心境大有裨益。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持续性失眠、情绪剧烈波动或明显的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愉悦的季节,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平和心态、良好生活习惯,才能让身心更好地享受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9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