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一张九十多年前的湘江战役地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一张九十多年前的湘江战役地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3-30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张九十多年前的湘江战役地图

  【文物故事】

  作者:张晓明、王应实(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解放军32168部队上尉)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张纸质小幅地图,长43.5厘米,宽41.5厘米。地图名称是一行繁体小字“灌兴全之间路线图”,左下角落款的制图单位为一列竖排繁体小字“红星司令部制”,时间为“十一月廿八日”。这是90多年前的1934年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抢渡湘江时使用的地图,上面标画着广西灌阳、兴安、全州三县之间的山地、隘口和道路,用双线代表大路,单线代表小路,并注明了各要点之间的距离。这幅泛黄的地图上斑驳的印迹默默诉说着湘江血战的往事。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开始进行战略转移。为保守军事机密,中革军委重新规定了军委和各军团的代号:军委代号“红星”,军委各部门名称前一概冠以“红星”二字,如军委总司令部为“红星司令部”,总政治部为“红星政治部”等。至11月中旬,中央红军相继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25日,中革军委下达了作战命令,决定将全军分为4个纵队从全州、兴安之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拉开了湘江战役的序幕。

  1934年11月28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要求全军到11月30日全部渡过湘江。为直观体现灌阳、兴安、全州三县之间的地形,红星司令部于同日绘制了这幅地图,进一步明确战略部署和行军路线。至12月1日,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付出了极大牺牲,最终渡过了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的企图。在行军与作战过程中,这份地图发挥了重要作用。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也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战役。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被阻隔在湘江东岸,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此战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渡过湘江后,中央政治局经过激烈争论,决定转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行进。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攻占黔北重镇遵义。在遵义,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55年,这张地图被出差路过遵义的原冶金工业部鄂西矿务局局长周永柏偶然发现。后几经辗转,于1959年3月由遵义会议纪念馆转交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央革命博物馆收藏,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展出,共同追忆那段战火硝烟的岁月。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0日 07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