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铭记抗战英烈 传承抗战精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铭记抗战英烈 传承抗战精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06 01: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长城走笔】

  作者:钱均鹏 周宝砚(分别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副教授)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哀思,也提醒着人们不忘历史、缅怀先烈、接续奋斗。80年前,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胜利。凝结于14年艰苦卓绝抗战历程的抗战精神,也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东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尽管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力量还很弱小,却毅然扛起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重任,高举团结抗战的伟大旗帜,向全中国发出呐喊:“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以无私的爱国情怀、前瞻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从白山黑水到热带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上……在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誓死抗战的滚滚洪流,迸发出不可遏制的磅礴力量。经过14年浴血斗争,终于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成就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这是辉煌的伟大转折,拥有了这样的历史记忆,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铭记抗战英烈 传承抗战精神

学生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献花。新华社发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坚定起全民族抗战的精气神,带领中国人民投身到伟大的抗战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为国捐躯,勇敢杀敌奋不顾身,无所畏惧不屈不挠,在流血牺牲中坚毅无畏,在不屈抗争中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智慧和无私,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铸就出不朽的民族魂魄。在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抗战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拥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是任何力量也战胜不了的。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集南谢庄,有个谢老太太,家有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三子。三子先后参加新四军,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奋勇杀敌、相继殉国。谢老太太深明大义地说:“为国而死,死得值得!我老了,不能为国尽忠,但我和儿媳要把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抗战英烈的鲜血不会白流,他们无私无畏、勇于抗战、敢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颂,激发起民众抗日救国的满腔热血。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他们高擎为国为民的熊熊火炬,高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伟大抗战精神铸入了内核和灵魂。历经血与火的淬炼,抗战烈士们的英灵永生,他们是抗战精神人格化的具象表征,是一座座精神丰碑,永垂不朽。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穿过历史的云烟,激昂震撼的是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抗战精神的弘扬,离不开历史记忆的传承,离不开历史中“大写的人”的主体创造。忠魂已逝,山河无恙。抗战英烈为理想信念呐喊澎湃过,为国家民族抗争牺牲过。当英烈被后世传颂,理想就不会熄灭,精神就融进血脉里。成就复兴的伟业,需要挺身而出的一代代英雄。奋进新征程,我们要铭记抗战先烈,不断弘扬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我们要向抗战英烈学习,筑牢思想之魂、夯实信念之基,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6日 05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