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论点摘编】
詹娜在《经济社会史评论》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17世纪法国农业凋敝、战争频繁,导致贫困人口剧增,流浪人口不断涌入巴黎等地,引发社会混乱。国王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建立大型救济机构来收治贫困人群,并向各地方推行。这种贫困治理兼具救助和惩戒双重性质,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展现了王权与教权、中央与地方、高等法院与行政体系之间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影响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旧制度的框架下,国王政府治理贫困得到各方面尤其是地方精英的积极配合,反映出社会上层政治和宗教理念的一致,同时也为地方精英展示社会地位、发挥社会作用提供了平台。另外,17世纪法国治理贫困的资金筹集模式独具特色,除了鼓励传统的捐赠方式外,还为救济筹款而征收葡萄酒税、剧院门票税等,对宗教财产征税及在教堂设捐赠箱,直接将信众的济贫心愿转交给救济院。然而,此时期法国的贫困却并不因此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表明集中收容和强制劳作只是暂时奏效,如果不进行其他相关方面的改革,贫困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7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