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渭南7月30日电 记者李洁、张哲浩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获悉,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渭河盆地深钻计划第一期工程于28日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路镇开钻。该计划将在渭河盆地开展环境钻探,通过获取超万米岩心,系统研究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协同演化过程,有望揭示新生代东亚气候环境演变规律,服务国家深地战略的实施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
渭河盆地位于中国黄土高原与秦岭造山带之间,保存了超7公里的巨厚细粒河湖相沉积,是世界一流的开展新生代(最近6600万年)气候环境变化、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地球人类宜居性研究的理想场所,渭河盆地深钻研究有望建立新生代气候全球环境变化的陆相“金钉子”。
渭河盆地深钻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孙有斌介绍,该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目前开展的为第一阶段工程,计划获取上部3000米沉积地层,重建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多尺度水文气候变率及全球联系;第二阶段将获取盆地超万米完整的沉积记录,揭示新生代季风演化过程及其与青藏高原—秦岭隆升的耦合关系,评估深部地热和氦气资源潜力。
据了解,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由中国、美国及德国于1996年联合发起,涵盖地学领域不同研究方向,旨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大陆科学钻探与成果共享。渭河盆地深钻计划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领头,联合多国科学家共同发起,是以面向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配合国家“三深”战略为导向的深部地球探测计划,获得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1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