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
青春的诗行,镌刻在帕米尔高原上……
光明日报记者 靳 昊 赵明昊 孙金行
“祖国,母亲!我听到了您心跳的声音!”5月1日清晨,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现场,三年级小学生努尔吉拜克·托合提巴依仰起小脑袋,凝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激动的泪水在眼窝里打转转。
在她身边,是班主任老师、西部计划志愿者高潮。
“孩子们一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我们做到了!能带着孩子们一起追梦、圆梦,是我和志愿者伙伴们最快乐的事。”高潮的眼眶也湿润了……
师生们来自一所“藏”在帕米尔高原深处的小学——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就在几天前,高潮所在的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23名青年,荣获了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谢依特小学,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2022年8月起,来自全国各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跨越山河,会聚于此。
“刚到这里时,气候、饮食都不适应,语言交流上也有障碍。可一看到孩子们那充满渴望与信赖的眼睛,我便被深深触动了。”志愿者高淑贤回忆。
谢依特小学有近300名学生,大部分是柯尔克孜族护边员的子女。志愿者们的到来,让护边员们欣喜不已,纷纷前来“托教”:“老师,孩子跟着你们,我们放心!”
一种责任感在志愿者们心中油然升起。
“这里距离中吉边境线仅47公里,淳朴的牧民们世代守护着祖国的西大门,在海拔4000多米的边境线上巡逻踏查。能为他们的后代传道授业,何尝不是一种荣幸呢?”志愿者们互勉。
于是,这些“新手教师”全身心地扑在了育人上,精心钻研教学方法。
学生基础薄弱,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怎么办?志愿者们试着引入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手段,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数学教学中,他们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场景,用“放羊数羊”“分地种菜”等实例展开讲解。孩子们眨巴着大眼睛,兴奋地练习着这些“生活中的知识”,抽象的数学计算,渐渐变得容易起来。
看到牧民们忙于放牧、护边,孩子们常常无人陪伴,志愿者们便主动在周末、节假日开放教室,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场所。他们放弃休息,陪孩子们学习、谈心,为他们答疑解惑,甚至化身“全能保姆”,从卫生习惯到生活细节,手把手耐心地教会孩子们。
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校办起了数学竞赛、器乐、足球等兴趣班,还成立了家委会,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
短短一年时间,孩子们的成绩突飞猛进。高潮所在的班级,成绩优秀率从0提升到50%,及格率达96%,班级成绩冲进了全市前五!全校各科成绩显著提升,学校接连获得“成绩突出学校”“进步之星”等多项荣誉。
2023年夏天,当谢依特小学学生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新疆区内初中班”(内初班)录取榜上,整个牧区都沸腾了!“感谢志愿者老师,让我们的孩子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纪录!”校长木拉地力·艾山吐尔激动不已。
比提升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一次家访中,高淑贤发现一名学生家里光线很暗。
“难怪他总是眯着眼睛看黑板!不保护视力可不行。”高淑贤暗暗心焦,转天便送了他一盏台灯。
“老师!这礼物太宝贵了。我答应您,一定好好学习!”孩子惊喜得连连许诺。
果然,下次考试,这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第一次冲到了60分以上。
高淑贤欣慰地笑了。她明白,当那盏灯亮起来时,点亮的,是一个孩子心中的希望。
古丽斯曼,一个一度无心学习、“爱捣乱爱打架”的孩子。初次见面,志愿者努尔比耶·热合曼却从她眼中看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孤独。通过家访,她才得知,因为家庭的困境,这个原本聪慧开朗的小姑娘变得郁郁寡欢,成绩直线下降。
“唯有爱,才能为她筑起温暖的港湾!”努尔比耶暗下决心。此后,她对小姑娘格外关爱,每天课后都耐心辅导,还帮衬她的衣食住行。渐渐地,古丽斯曼的成绩显著提升,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一天课后,努尔比耶收起教案,一张小纸条从书页中悄然飘落。捡起一看,是古丽斯曼那熟悉的笔迹:“老师,您让我感受到了母爱!”一瞬间,暖流涌上心头。
这样的暖流,时常萦绕在志愿者们身边——
寒冷的冬日,当努尔比耶拖着病体坚持讲课时,孩子们默默地倒好热水送上讲桌,还在办公桌上放满了感冒药、酸奶疙瘩;
某个雪夜,高淑贤辅导完学生后累得蜷在课桌旁打盹。朦胧间,她感觉到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靠近,睁眼一看,一个腼腆的孩子正轻手轻脚地为她盖上外套;
到学校的第一个妇女节,志愿者李磊收到了学生们手绘的贺卡。那稚嫩的笔迹、灼热的话语,让这个山西姑娘眼中星光闪烁。她激动地提笔写下:“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冰冷的分数,而是用爱织就的联结。”
…………
在志愿者们的带动下,克州全州共有15所学校成为包校支教学校,356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校服务,为更多农牧区小学的学生带来了优质教育。
这一切,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凝望着深爱的孩子们,他们道出心声:“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浇灌,这些边境线上的花朵,终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