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谈波《海边列车》(长篇小说)
载《当代》2025年第2期
小说叙事张弛有度。作者捕捉并描绘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氛围。不同于传统的改革叙事与近年的新东北写作,作者笔下的工厂生活画卷,呈现出另一种色泽与光晕:当生活如海边那废弃的火车车厢,离开原本被规划好的轨道,重新找回“自我”的人们,也开始选择以个体的方式,面对呼啸而至的命运。
禹风《见过龙鱼的男女》(中篇小说)
载《福建文学》2025年第4期
卷首语中说,“新浪漫主义”既是一种写作思维,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它既突破某种题材边界和想象边界,也忠实于现实逻辑和现实细节。作品写都市里一个时刻担心灾难发生的“怪人”,经历了一场城市内涝灾害的荒诞故事。小说雅俗融合,故事的荒诞浪漫和现实意义让小说有了别样味道。
班宇《清水心跳》(中篇小说)
载《收获》2025年第2期
小说通过剧组中“我”(一名作家)的视角,讲述父子间的情感纽带和成长挣扎。作品设置了三重叙事:“我”写小说,为20世纪80年代的虚构故事;剧组次要演员赵晓梦讲述早年在家乡学习舞蹈的经历及此后的遭遇;“我”讲述表哥的身世。几重叙事暗合,实现了互文互证。
阿贝尔《关鸠》(中篇小说)
载《红岩》2025年第2期
20世纪末,主人公西川离开南方,踏入神秘的白羊。这里曾是白马土司辖地,充满别样风情。初到白羊的他,内心还带着南方的影子,对周遭事物心不在焉。但在与杨校长一家的相处中,他逐渐熟悉了当地的生活。庄老师、杨早爷爷等人物陆续登场,还有那些围绕着土司、家族的故事,都为西川的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独特的地域风貌与人物形象,文风质朴灵动,既有对青春情感的描绘,又蕴含对人性的思考。
孙频《绿色的骨头》(中篇小说)
载《钟山》2025年第2期
小说中,主编老向、“丝瓜”、“面瓜”、“我”,如《西游记》里师徒四人,意图寻找曾经的作者“化缘”,让手头的文学刊物能继续办下去。结果无一例外,“化缘”二字始终没能说出口,变成了“约稿”,于是一路艰难行走,一路见凡人故事,一路收获倾注着写作者生命情感的文字稿件。“化缘之路”成了取经路,也是在时代洪流中确认文学尊严的路。
“散文”专栏
载《天涯》2025年第3期
“散文”栏目刊登的四篇作品各有特色:杨献平的《沙漠生活细节》考古其“巴丹吉林青春史”,一展彼时彼地斑驳的生命颜色;陈霁的《西窝寨手记》是作者访羌寨的纪行,更是关于羌文化鲜活的田野调查报告;谢宗玉的《托孤》考据陶澍与左宗棠的政治联姻,呈现清代文人及官场生态链;荆歌的《啥道理》关注不同话题,畅谈生活本味。
李苇子作品小辑
载《山西文学》2025年第5期
本期关注家庭与婚姻主题写作。小辑刊登李苇子的两部短篇《我该把你放在哪里》和《被风吹皱的湖面》。《我该把你放在哪里》将笔触探向一对中年夫妻,男主人公的病与妻子的心病,交叠起来,成为故事情节的“药引”。配发王祥夫《且说李苇子的这个短篇》、三三《下一道闪电劈向哪里》两篇评论,可参照阅读。
(谢云开辑录)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6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