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大众文艺是潜力无限的文艺新形态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大众文艺是潜力无限的文艺新形态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28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大众文艺是潜力无限的文艺新形态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论坛侧记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在多年的文学研究中,广东省作协主席谢有顺有种深刻的感受:“现在作家写一个关于建筑工人的故事,一般不如这个工人自己讲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心事那么生动。”近年来,依托新媒介,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保洁员等群体开始创作,他们以文字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生活和梦想,质朴真实的语言、故事令无数读者赞叹动容。

  这就是新大众文艺的力量。在谢有顺看来,新大众文艺涵盖无名的写作者,呈现他们的生活。新大众中也可能涌现新的艺术家——写作的圈子被打破了,人人皆可是作者,“当越来越多创作者愿意写出自己的故事、说出自己的感受,这种磅礴的文艺力量就会显现出来”。

  新大众文艺“新”在哪里?有哪些新特质新表现?5月27日,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大众文艺的提出与展望、创作实践和理论评论等议题展开交流分享。

  陕西省西安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军的多篇随笔在网络平台上受到网友喜爱;作为没有美术功底的人,他还借助新媒介工具创作了雕塑作品。王军感慨,新大众文艺正在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技术迭代革新文艺形态,媒介融合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另一特征。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观察到,新大众文艺催生了“新文本”现象:融合文字与图片、声音与影像的“新文本”引发多模态叙事,催生许多富有活力的文艺形式。“大众文艺与数字技术实现双向奔赴,容易形成文化共识和感受的共同体,形成中国独特的叙事体系。”他说。

  作为最早在网络上创作的文艺样式,网络文学无疑是新大众文艺的重要实践。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指出,网络文学是“大众共写”的文学新样式。目前,数以千万计的作者参与创作,作品可以即时发表,数以亿计的读者可同时阅读并反馈意见,文学进入即时陪伴、动态交互、共创共读的新形态。

  编剧柳桦关注更多的是短剧、短视频。他曾经创作过一部港口题材电视剧,参考了很多此类短视频。“在码头、船运公司工作的人每天用视频记录生活。看他们的短视频很容易了解轮船靠泊的专业术语。”在柳桦看来,这些短视频表现出宝贵的“人民性”——人人都可以参与,在镜头中最直接地表达人生。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新大众文艺也面临着市场、流量带来的挑战,比如内容创作商业化、故事情节套路化等,擦边、审丑的低俗内容时有出现。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靳东的发言令人警醒:当创作权被稀释成点击量,文化终将在数据泡沫中缺氧。

  “外卖诗人”王计兵深感于文学带来的幸福,“20年来的写作,让我了解到文学对普通人的价值”;他也欣喜于“素人写作”被更多人关注,普通人有机会在文学中崭露头角。在他看来,“无论以哪种方式写作,文学都要回归文学本身,让作品说话,更有利于文学产生长久的影响”。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徐则臣认为,大众文艺需要更多参与者和实践者,需要文艺的“大众化”,同时有能力“化大众”。让源于生活的文艺更好地回到生活,让从大众中来的文艺更好地回到大众中去,汲取源头活水,以葆活力,以壮声势,源远流长。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8日 09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