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金砖方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金砖方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07 03: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 

  作者:万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7月6日至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本次峰会将“人工智能治理”作为“六大优先议题”之一,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方案。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全球治理改革产生结构性影响。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正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协同发展模式。随着“大金砖”合作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合作将成为金砖合作机制的新增长点,不断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金砖方案”,为全球南方合作注入新动力。

  金砖合作机制的“优先议题”

  自金砖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各方始终将科技创新与合作视为重要议题,尤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积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2024年,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28.7%,就人口和GDP规模而言,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潜力巨大。金砖国家具有高度互补的产业结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自2017年以来,各方在金砖国家通信部长会议等框架下,就推动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应用以及负责任使用等议题达成系列共识。2018年,各方在约翰内斯堡峰会期间签署《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工作规划》,将人工智能明确纳入金砖机制优先合作领域。2022年,中方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宣布建立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网络,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合作的机制逐步建立。2023年,金砖国家成立人工智能研究小组。2024年7月,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启动。各方分享实践经验,开展比较研究,推动制定共同治理方式,不断推进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将“人工智能治理”设为优先议题,再次体现了金砖国家对加快人工智能协同发展的期待与重视。基于强大的市场潜力、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共同的治理理念,金砖人工智能合作将不断迎来新机遇。

  但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不断在人工智能领域造“小院高墙”,搞“零和博弈”,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因算力、数据、人才、资本的限制,人工智能发展面临障碍。这不仅会制约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也会妨碍各国在制定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时形成广泛共识。因此,金砖国家引领全球南方国家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合作意义重大。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担当”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中国已跨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先赛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3年,全球累计有5.4万项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其中中国申请了3.8万项,占70%。美国人工智能和分析软件公司SAS和科尔曼·帕克斯研究公司对全球1600名行业决策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中国受访者使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高于英国70%和美国65%的使用率,以及全球54%的平均使用率。截至2025年4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157万件,占全球总量近四成,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正积极致力于为包括全球南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人工智能公共产品。

  中国也是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为世界各国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了中国方案。自2018年起,中国每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全球行业领袖共商人工智能领域新发展。2023年10月,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如何加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重大时代课题,指出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指明了方向。2024年7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经过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充分彰显出中国对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负责任态度和重要引领作用。同年,中方成立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共同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助力各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对金砖国家而言,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国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通过产业协同,提升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金砖国家提供了可及、便利的人工智能产品。特别是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通过低成本、高性能的开源策略,降低了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人工智能技术使用门槛,有力缩小了全球南方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智能鸿沟”,赢得金砖国家产业界广泛赞誉与支持。在金砖人工智能合作领域,中国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

  持续深化金砖人工智能合作

  近年来,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被视作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孵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但同时,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人工智能走向何处,已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关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重要问题。中国正与金砖国家一道,始终坚持发展向善为民、安全可控、绿色低碳、普惠包容的人工智能,统筹发展与安全,秉持开放包容与合作共赢的理念,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务实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与进步,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金砖方案”。

  坚持金砖人工智能合作普惠包容。金砖合作机制将人工智能作为优先领域,要坚持人工智能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是“富国和富人的游戏”,数字红利不能成为数字霸权,智能革命不应导致“智能鸿沟”,各国应该共同打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确保所有国家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携手打造开放、包容、普惠、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让人工智能的红利惠及所有国家。

  坚持金砖人工智能合作安全可控。金砖人工智能合作坚持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认为技术发展的目标应是为人类服务而非取代甚至危害人类,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人工智能技术应被用于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为全球发展创造和谐环境;应被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金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合作。建立金砖国家人工智能联合研发机制,促进企业、科研机构协同技术攻关,拓展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共同打造面向金砖国家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平台,构建跨国技术共享网络,推动大语言模型的联合研发与开源生态建设,促进成员国间算力、数据、人才等资源的高效配置,缩小数字鸿沟。搭建“人工智能+产业”对接平台,加速智能制造、医疗、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扩大金砖人工智能国际规则话语权。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实践,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平台、主渠道作用,保障金砖国家全面平等地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增强金砖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协调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安全与治理重大问题,加强金砖国家在人工智能标准互认、伦理治理等领域的协作,推动形成安全可信的国际标准,贡献全球治理的“金砖方案”,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7日 16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