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从“跳广场舞”到“挥荧光棒”——中老年人爱上演唱会现象观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从“跳广场舞”到“挥荧光棒”——中老年人爱上演唱会现象观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6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在人们的习惯认知里,看演唱会似乎是专属于年轻人的娱乐活动,是活力与潮流的象征,跟中老年人的生活相去甚远。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走进演唱会现场,成为演唱会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大型演唱会购票观众中,35岁及以上的人群占比21.6%,而在刀郎、周华健、刘德华、凤凰传奇等人的演唱会上,50岁及以上观众占比最高达40%。在一些演唱会现场,甚至能看到坐在轮椅上挥舞着荧光棒的白发老人。

  从广场舞主角成为演唱会新粉,中老年人不仅为文化消费市场带来增量,也在改写传统娱乐行业的“青春崇拜”逻辑。

  他们的青春在演唱会上“返场”

  中老年人成为演唱会的主要观众群体之一,是这两年出现的新现象,这首先缘于人口结构的变化。1962至1975年出生的婴儿潮人口,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时间充裕,有条件进行演唱会消费。

  提起中老年人,大家会产生一种“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是广场舞的主力军,跟大众流行文化无缘。其实,60后、70后本就是在流行音乐文化沐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港台流行歌曲、摇滚音乐等构成了他们的青春记忆。

  演唱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时光的穿越。当中老年人青春时代的音乐偶像再次登台,当一首首记忆中的歌曲重新唱响,台下的他们便仿佛被带回到青春年代。那一刻,曾经的欢笑、泪水、梦想和追求被音符和旋律唤醒——在校园里,曾和同窗好友一起哼唱着那些歌曲,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时光;工作疲惫时,曾用那些旋律给自己加油鼓劲;恋爱中,曾与另一半共同沉浸在浪漫的歌词意境里。

  即便台上不是自己的偶像,即便唱的不是自己熟悉的歌,现场几千人、几万人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尖叫的那种热烈气氛,也会勾起中老年观众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他们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跟着旋律大声哼唱。那一刻,他们冲破了年龄的束缚,似乎变成一个个怀揣梦想、热血沸腾的少年。因此,有人说中老年人去看演唱会,与其说是为追星,不如说是为赴一场“青春的约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是常见的三大触发怀旧的因素之一。一项研究显示:虽然我们在音乐里听的是歌手的故事,想起的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也就是说,音乐能触发听众的自传体记忆。所以,每一场音乐会都会勾起中老年观众的一波“回忆杀”。中老年人人生已过半,通过参加演唱会回忆过去生活的美好,可以让自己忘却人生的不如意和眼前的烦恼,这样能够舒缓身体机能下降、疾病增加等带来的焦虑,从而强化自我认同、提升自尊和自信。

  演唱会成为中老年人的“社交货币”

  我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老年群体,截至2024年末,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约占总人口的22%。孤独是这些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孤独多数时候是因为没人陪伴,多去热闹的地方是对抗孤独的有效方式。演唱会现场动辄几千人,在那里,老年人能够遇到众多有着共同偶像和音乐兴趣的朋友,他们一起听歌、一起唱歌、一起互动,可以形成对抗孤独的“瞬时共同体”。

  同时,演唱会也能帮助老年人扩大社交圈子。比如,上海一文化中心附近的茶馆推出“演唱会前养生局”,每次演唱会之前,中老年观众会早早地来到那里,一边喝养生茶,一边聊音乐,形成了一个文化消费型养老俱乐部。又如,一次武汉某演唱会散场后,部分中老年歌迷自发组成“拼车歌友群”。后来,歌友群成员不断增加,歌友们除了一起拼车,还一起讨论音乐,一起到养老院、学校做公益。在此过程中,中老年人不仅结交了新朋友,也重新被社会“需要”,找到了生活的价值感。

  演唱会是当下文化消费热点,一些著名歌手的演唱会还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很多老年人不仅参加演唱会,还积极拍摄制作发布关于演唱会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跟网友就演唱会话题展开互动讨论。有关数据显示,62%的中老年观众在抖音上发布过带有“老歌迷”话题的演唱会现场视频,且这种视频的获赞数一般都非常多。中老年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一种数字时代的“在场证明”——证明自己没有被时代抛下。

  这两年,演唱会的热度持续攀升,不少演唱会一票难求。很多年轻人主动为父母抢票,甚至将门票视为“孝心礼物”。某票务平台数据显示,32%的中老年人的演唱会门票由90后代订。在小红书上输入“为爸妈抢刀郎演唱会门票”,相关笔记超过50万篇。有网友这样调侃,“抢票陪爸妈看演唱会是当代二十四孝”。年轻人之所以抢票陪父母看演唱会,是因为演唱会是他们跟父母都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演唱会结束,很多老年人会在家庭群里分享现场视频,甚至出现祖孙三代人在群里讨论演唱会的有趣场面。演唱会无意间带动了日常亲情互动,也开启了一种新型亲情对话模式。

  总之,通过演唱会,中老年人既找到了集体的温暖,又享受了个性的张扬,还能进行各种社交,这些复合型价值是下棋、打牌、跳广场舞这类活动无法提供的。

  老年人悦己消费兴起

  目前,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在数百元到两千元之间,热门演唱会门票的价格甚至会被炒到上万元。尽管价格不菲,但很多老人依然愿意为其买单,有的甚至像年轻人一样跨城观演,毫不在乎花多少钱。

  中老年人爱上演唱会,说明悦己消费在中老年群体中正在兴起。所谓悦己消费是指能够带来情绪价值,也就是能提升幸福感的消费。只要喜欢就买单是悦己消费的一大特点。过去,悦己消费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中。如今,随着60后进入老年阶段,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消费边界不断融合,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愈发重合,悦己消费逐渐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消费内容。

  老年人的悦己消费,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除了演唱会,话剧、电影等文化消费中,银发观众的比例也在稳步上升,有的甚至把环游世界当作新的人生目标,这其实是中国社会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缩影。

  从“节衣缩食”到“主动悦己”,不仅说明老年群体经济条件的改善,也折射出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过去,老年人往往一切以家庭为中心,消费行为高度围绕子女和孙辈展开。如今,新一代老年人(主要指60后),比上一代老年人更接受消费文化,认为“花钱买快乐”理所应当。这一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从“为家庭奉献”转向“为自己而活”,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

  总之,看演唱会等老年人的悦己消费,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表态——如今的老年人拒绝被年龄束缚,拒绝被传统定义,拒绝被社会忽视,他们希望像年轻人一样被尊重、被取悦,而不仅仅是被照顾。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6日 13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