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王剑冰
赣江上,电闪雷鸣,波涛汹涌。矗立于江边的文山大剧院,同样涌动着一片倒海翻江的巨澜。歌舞剧《庐陵忠烈·文天祥》将七百多年前的景象,呈现于观众面前,一切仿佛近在咫尺。
白鹭洲书院响起了晨读声,阳光穿过黎明的薄雾,透进窗棂。文天祥正临摹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宣纸上“廉”字的最后一笔,如长剑出鞘,银光烁烁;而他深邃的目光,似白鹭振翅,直上九天。
文天祥,就生在这片土地上。白鹭洲书院,留下了他的足迹,吉州富田,埋着他的忠骨。
二十一岁中状元,皇帝称他是天之祥、宋之瑞。然而,他仍是生不逢时。他入仕为官,但因刚正不阿,数度沉浮。庸臣当道,嫉贤妒能,后来他虽负重任,却徒有虚名,这位无双国士最终成为南宋第一忠烈。他一生清廉,奉公守法,他曾将沉甸甸的贿金原封退回。“俸禄之外,分文不取”,始终是他从政的信条。
文天祥死后,历代都推崇其精忠报国之民族精神。元代,吉安郡学奉文天祥像于先贤堂。明代,代宗赐文天祥谥号“忠烈”,全国多地兴建文天祥纪念祠堂。清代,文天祥从祀于孔庙。
一个民族英雄的格局,可以显示出这个民族的气质。
学生、工人、警察、军人……他的同乡一个个走进剧院,他们要会一会心中的英雄,感受尽忠报国的宏大气场。有的人已是苍颜白发,有的人带着湿漉漉的朝气,他们络绎不绝地走来,走进这令人凝神静气的氛围中。
“舌战群臣”的昂然激越、“兴兵勤王”的英武悲壮、“正气长歌”的大义凛然……文天祥的一生,让人想到江河奔腾,雷霆激荡。
那个朝代风雨飘摇,沟壑难平,文天祥却要以一己之躯,铺成独木桥——他散尽家财,组建“勤王义军”,并招募吉州三千子弟兵,奔赴抗元前线。艰难的征途上,他带着他的儿子、老母亲,以国为家。最后,国破山河碎,儿子死去了,老母亲死去了,他被押解北上。途经吉安时,家乡父老都来送行。文天祥身带枷锁,站立于船头,与乡亲诀别——他文天祥此一去,绝不苟且偷生!
三年时间,元人用尽招数,都不能使这位志士屈服。人谁无骨肉之情?狱中收到女儿的来信,他“痛割肠胃”,“泪下哽咽”。他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与家人团聚,却舍生取义,宁死不降。
当文天祥严词拒绝高官厚禄,挥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时,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中,人们泪眼迷离。
大幕已经合上好久,还有人坐在那里,依然沉浸于剧情之中。泪水刚擦去,又流了下来。
归途中,人们述说着各自的感动。关于今天、明天,关于生命的讨论,萦绕在城市的夜空中。历史的风雨早已消散,然而那赣江水,依然惊涛澎湃。
剧院不远处就是文天祥纪念馆。这些日子,来纪念馆的人越发多了。看完演出的观众,总想再来这里走走。
吉安雨后的早晨,像经过了一场洗礼。风带着清香,湿漉漉地吹过赣江。太阳又一次冉冉升起,高大的榕树伸向蓝色的天空。人们沐着阳光与晨风走在路上,开启了崭新的一天。这片生长着红杜鹃的土地,永远生长着淳朴、执着和刚毅。
此时的白鹭洲书院,又响起了琅琅书声。
是的,我听到了那庄重洪亮的声音,那声音穿山越水,直达苍穹: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8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