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春晖无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春晖无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8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继才

  那是1961年暑假,我从外地的大学回到故乡营口。一进门,母亲就愁眉苦脸地指着墙上挂的筐对我说:“家里什么菜都没了,就剩筐里那个蔫巴紫茄子。当时,我切着茄子,想起你来,就给你留下了一个。”

  那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又发生了水灾,农村的菜地被水淹了,外面的蔬果因交通阻隔运不进来,我们只好以咸菜下饭。偶尔在街上碰到卖大葱的会买上几棵,再买点麻酱,用凉开水搅拌一下,加点酱油蘸着吃,那就算改善生活了。后来,母亲在屋前的小园里种点小白菜,到了秋天也有所收获。

  困难远不止于此。我的两个哥哥都曾表示要供我读大学,但随着他们成家,先后有了孩子,生活负担重,便再也无力资助我了。我想向学校申请助学金,但母亲执意不肯,说国家也有困难,还是咱自己想办法吧。

  放寒假时,她给我借来一辆小推车,叫我到市郊去买大芦苇。母亲将芦苇劈成篾子,又用磙子压,开始编席。每编一张席,大约能赚一元钱,但要花去几天时间。我曾看母亲编席,只见白亮的苇篾子在空中舞动,忽下忽上,时而如雪片飘洒,时而似白鹤飞去,让人眼花缭乱。母亲说这手艺还是早年在娘家学的。

  晚上,母亲又用废布头缝小小的方形擦机布,每缝一块,能赚五分钱,每晚可缝三四块。这样,一个月下来,总共可赚10元多,足够我一个月的伙食费了。

  第二年春天,母亲在小园子里种上了更多蔬菜,如茄子、辣椒、西红柿、生菜、黄瓜、南瓜等,够父母俩人平日吃的了。这又节省了一笔开支。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外地的一所高校任教。我回家告诉母亲,她非常高兴。那天午间,她炒了几个菜,又特意去小园子里摘了几个嫩紫茄子,洗净后让我蘸酱生吃。她知道我从小就喜欢这口儿。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就着馒头吃,两腮鼓鼓的,像吹喇叭,她不禁笑出声来,笑得那么灿烂。

  工作后,我每月定期给父母寄10元钱,家里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但“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仍是母亲的口头禅,她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母亲不识字,不会记账,但她把每一笔花销都默默记在心里,从不超支。她的衣服已穿了二三十年,也不肯换一套。一天姐姐给她买了一件新上衣,她一听价钱,就叫姐姐赶紧退回去。我每月给她的钱,剩余的她包在小布包里,等我回家后又交给我。

  在85岁那年,母亲得了肺癌,她日渐消瘦,卧床不起。一日,传来噩耗,她因心力衰竭安详地闭上了双眼。我回家奔丧,用颤抖的双手触碰母亲脸上的道道皱纹和手上因编席而留下的累累伤痕。她的脸塌了下去,颧骨凸出,身体瘦削,如同枯萎的植物。

  姐姐拿出一个小包,说母亲嘱咐她交给我。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纸币,连几分钱都叠得整整齐齐——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

  蔫巴的紫茄子、翻飞的苇篾子、油灯下的擦机布、精心打理的菜园……那些过往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在我看来,母亲并未走远,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在我身旁。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8日 15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