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成岁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8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千字说文之“成岁”】

  作者:真大成(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文学院教授)

  古人早就认识到农历年(354或355天)与太阳年(365.2422天)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每过三年,人们便多加一个闰月,用来补益前几年不足之数,使得农历年的时长接近太阳年,从而构成完整的一年。这就是《千字文》中“闰余成岁”的含义。“成岁”的思想和观念早在先秦就已产生了。《尚书·尧典》里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大意是说,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来调节四时节气,形成一年的岁时。

  跟“成岁”的观念很早就形成一样,“成”“岁”二字也早在殷商甲骨文里就有了。

  “成”字甲骨文从戌,从丁。戌像斧形,丁像城邑之形,可能会以军械守卫城邑之意。《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从戊,丁声。”“就”乃是假借义,“戊”则为“戌”的形讹(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诗经·大雅·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这些先秦经典里的“成”均谓成就,这个假借义后世一直沿用。

  “成”从成就义引申指成熟、丰茂。《国语·晋语七》:“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也。”“谷不成”是说谷物未熟。《孟子·滕文公下》:“牺牲不成,粢盛不絜,衣服不备,不敢以祭。”赵岐注:“不成,不实,肥腯也。”焦循正义:“此不成亦不实……牲牺之不实谓其不肥腯。”这是指作为“牺牲”的牲畜不肥美。《左传·襄公十四年》:“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杜预注:“成国,大国。”《吕氏春秋·先己》:“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高诱注:“成,茂。”“大”和“茂”的意思也是相贯通的。

  “岁”字的甲骨文字形多样,有的与“戉”同形。郭沫若《甲骨文研究·释岁》认为“岁、戉古本一字”,古音亦相近。有的则在“戉”字基础上,加两短横或两点,据于省吾说,“表示斧刃上下两端回曲中之透空处”(《甲骨文字释林·释岁》)。有的则在“戉”字基础上,增加像两足的“步”形。加“步”的理据目前还不甚明了,不过这个字形一直沿用下来并发生一系列变化。《说文解字·步部》:“岁(歲),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遍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小篆从“步”,就是沿袭甲骨文中“岁”从“步”的字形,而从“戌”得声,至晚从汉代开始就已如此,大概反映了变形音化的趋势。按照郭沫若的看法,最初“岁”“戉”同字,“歲本戉之异文”,“后用歲以为年岁或岁星字”。郭沫若认为,“先有岁星而后始有年岁字”,“由岁星再孳乳而为年岁字”(《甲骨文研究·释岁》)。由于木星较亮,人们在夜晚很容易看到它,所以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每年移动周天的十二分之一,木星所在的位置就被古人作为纪年的标准,故又称“岁星”。“岁”有了年岁义后,构形上又发生变形义化。它所从的“步”的下半部分,在战国文字里改为“月”或“日”,以示岁月之义(季旭升《说文新证》)。古人观察月亮和太阳的周期运动,因此和时间有关的字,往往从“月”或者“日”。如“朔”和“望”从“月”,分别是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日;“晨”和“昏”从“日”,分别是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而“岁”表示年岁,也就有了从“月”或“日”的字形。尽管在后世,这些异体字并未通行,但战国文字中的“岁”的字形,正透露出古人对年岁的认识。

  和“成”的成就义一样,“岁”的岁星义也是后出的假借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杜预注:“岁,岁星也。”由岁星义引申指年、载。《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邢昺疏:“取岁星行一次。”《论衡·难岁》:“积分为日,累日为月,连月为时,纪时为岁,岁则日、月、时之类也。”分、日、月、时(指季度)、岁均为时间单位。又引申为年月、年龄、年景等义,《楚辞·九辩》:“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岁”谓年月。《周礼·夏官·司士》:“辨其年岁,与其贵贱。”贾公彦疏:“知群臣在任及年齿多少也。”“年”“岁”并指年龄。《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杜预注:“岁,年谷也。”指年成。这些都是“岁”在古汉语中的常用义。

  “成岁”连文除了上述特指义外,又衍生出多种含义。北魏《元鸷墓志》:“故懿德亮于初辰,而全盛冠于成岁。”“成岁”与“初辰”相对而言,指成年,还可指丰年。《隋书·礼仪志一》记载梁武帝天监十年仪曹郎朱异请改郊祀仪注,“但帝之为名,本主生育,成岁之功,实为显著。”《周易·益》:“王用享于帝吉。”王弼注:“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帝之为名,本主生育”正据此而言。因为与“生育”“生物”有关,“成岁”在这里也就是丰岁之义。唐代孟简《嘉禾合颖》诗:“玉烛将成岁,封人亦自歌。八方沾圣泽,异亩发嘉禾……因知兴嗣岁,王道旧无颇。”柳宗元《京兆府贺嘉瓜白兔连理棠树等表》:“况金风发祥,白兔来扰,告有秋之嘉应,著成岁于神功。”这两例中的“成岁”也是丰年的意思。《逸周书·籴匡》:“成年年谷足,宾祭以盛。”“成年”就是丰年,可以类比。

  《千字文》中,“闰余成岁”反映了古人关于天文历法的智慧结晶。透过“成岁”的丰富意蕴,我们也能看出先民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8日 16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