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于园媛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弛宇
盛夏的北京,骄阳当空,中国美术馆里却人流如织。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和平颂”美术作品展日前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近80件,涵盖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其创作时间跨越百余年,既展现几代艺术家笔耕不辍、以艺传情的使命担当,也体现中外艺术家在不同文化视野下对和平主题的共同表达。
展览名称“和平颂”,源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收藏的一幅经典画作《和平颂》。这幅画以和平、友谊为主题,是由齐白石领衔、14位画家执笔,于1955年为世界和平大会而创作的。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工笔双钩填色、没骨点染以及小写意的手法,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安静祥和的气息。郭沫若题写的“和平颂”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向往和平、守护和平的呼声。
走进展厅,吴为山的雕塑《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映入眼帘。这件作品通过东西方两位圣贤——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想象空间中的相遇,用跨越时空的对话表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鸽子是和平、友谊的象征,许多艺术作品倾情描绘了这种美丽、安宁的鸟儿。
蒋兆和的中国画《小孩与鸽》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孩童与白鸽互动,画面轻松和谐,传递对和平的希冀。于非闇的中国画《牡丹双鸽》中,牡丹象征富贵安康,双鸽代表和平,将平安吉祥的寓意在笔墨间生动呈现。
袁晓岑的雕塑《和平》表现了女孩手捧鸽子的形象,苏立群的雕塑《呼唤和平》把战争时期的报纸版面与鸽子的形象相融合,都传达出拥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与希冀。
毕加索的油画《带鸟的步兵》中,同样有一只洁白的和平鸽。画面采用立体主义结构,描绘白鸽栖息于士兵肩头的情景,在冷峻的战争氛围中传递出一丝温馨与真情。
信步浏览,我们深深感受到,“和平”是不息的信念,是永恒的呼唤——张光的中国画《统一和平 百花齐放》中各样盛开的百花与主体鸽子相呼应,呈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黄永玉的中国画《朝荷》,用恣肆率性的大写意笔墨,描绘清晨荷花绽放的蓬勃朝气,令人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莫晓松的《春光无际颂和平》,春光满园,郁郁葱葱,丹顶鹤引颈向天,仿佛在吟唱一首和平赞歌。
“这是黄山的迎客松!”循着一位小观众的声音看去,原来是20世纪代表画家傅抱石的山水画作《迎客松》。画面上迎风舒展的松枝,如同热情的中国人民展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而今,正如这稳健的山顶青松,中华民族以更加宽阔的胸怀,欢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对话交流。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