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中国(象山)开渔节已成为当地特色海洋民俗节庆活动。图为开渔节现场。本文图片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
又到了星期四,下班后扒拉一口饭,市民贾婷就直奔宁波高新区扬帆广场的东乐九方夜校。
“每周四在这里学架子鼓,周一到银泰广场学八段锦,周六到万特商务中心学声乐,都离单位和家不远,15分钟就到。”贾婷笑着说自己很忙,“孩子今年考入大学,我这个‘空巢老人’工作之余开始追求‘文化范儿’了。”
党中央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05年7月28、29日,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召开,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部署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20年来,宁波文化建设的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增长了738.88%,连续7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15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年来,宁波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不断开展特色实践,以高质量文化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总有一门课程能唤醒你的艺术细胞”
宁波走书、四明南词、宁波评话、独角戏……5月17日,2025“一人一艺”杯宁波市原创戏剧小品、曲艺大赛在镇海大剧院拉开帷幕。台上,演员演得卖力;台下,观众看得入神。
宁波市文化馆表演艺术中心副主任沈姿颖说,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一人一艺”为群众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一人一艺”是宁波市在2015年提出的全民艺术普及工程,2016年8月8日正式实施。时任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吕勇介绍,“一人”是指每个人,是全民;“一艺”是倡导性指标,让绝大多数市民至少能认知或掌握一门艺术。在这个框架下,宁波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民艺术知识普及、全民艺术欣赏普及、全民艺术技能普及和全民艺术活动普及4个主要任务和中小学生艺术普及、特殊群体扶持两个专项任务,构建起全民艺术普及的“4+2”体系。
这项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一做就是10年。宁波通过专项扶持、购买活动、补贴项目、绩效奖励等措施,让“一人一艺”社会联盟、空间联盟、艺术普及点、普及基地、新空间遍及城市社区。
统计显示,宁波共有1.5万余支群众文艺团队,遍布城乡的1400多个文艺赋美点位年均演出近2万场,全民艺术普及的综合参与率从2016年的52.2%提升到2022年底的83%,且逐年增加。2020年,宁波被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授予我国首个“全民艺术普及示范推广中心”。2021年,“一人一艺”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
整座城市成了一个大舞台。
今年4月开始,法国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交响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剧《天工开物》等50余部中外经典剧目、爆款好剧轮番上演,100余场文化盛宴让“宁波有好戏”。
宁波也有自己的“春晚”。1月23日,当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站在舞台把霓裳的东方元素与红帮裁缝的历史元素丝滑交融,场内外一片叫好。“2023年宁波春晚首秀就创造了千万传播,第二年有2300万人次刷屏。今年,线上围观的IP地址遍及美国、德国、新西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传播量超8亿人次。”宁波广电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说。
5月19日至25日,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如约而至。宁波市文化馆以“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联合10个区县市文化馆,精心推出多门类公益课程,涵盖了美术、舞蹈、非遗、音乐、书法等多领域。油画、芭蕾形体课、瓷盘工艺、旗袍走秀、古琴雅韵……“我特意在平台上查了,总计推出了1100多课时的课程,总有一门能唤醒你的艺术细胞。”贾婷说。
“步行15分钟,尽享这些文化盛宴”
宁波奉化布龙表演引游人观赏。本文图片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
藏在公园里的书房、设在工作室里的书画展……在宁波,走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享受阅读、艺术、非遗体验等多元文化活动阵地提供的服务。鄞州区的居民张伯在向来访的朋友介绍:“就连我们小区的入户大堂都有阅读角、有孩子的作品展。步行15分钟,尽享这些文化盛宴!”
15分钟的范围内能遇见什么?宁波提出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以社区、村为圆心,步行15分钟,约1至1.5公里画圈,圈内必须有1个必备公共文化场馆和两个以上公益性文化空间。“1500多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支撑起惠民阵地网络,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达标率达100%。”宁波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端午时节,小港街道合兴村的小浃江畔热闹非凡,2025北仑区第十一届龙舟大赛暨乡遇北仑文旅漫游季在此开启。伴着震天的鼓点,来自北仑区23支龙舟队的368名队员鼓足力气,挥舞手臂,奋力划动舟桨,江面上顿时水花飞溅。从预热活动浃江龙舟记忆展,到端午游园会;从线上短视频挑战赛到线下龙舟赛事,小港街道为居民提供了系列端午文化活动。
“龙舟一划,周边的村民都嗨起来了!”合兴村党支部书记周如芬介绍,通过统筹使用水域赛道和周边村路停车场,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游客量1.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0余万元。
颐弘车美是一家汽车美容维修店,店内二楼最近修了一个80平方米的小舞台。“俄罗斯芭蕾舞团表演、经典名著阅读、越剧演出,很热闹。”店主钱益洪说。2023年起,鄞州区打造各种形态的嵌入式公共文化空间,银行营业网点、洗车店等沿街店铺分别嵌入书吧、非遗展示、一米舞台、相亲角。经过一年多运营探索,鄞州区已在村社、商圈、楼宇等地建立400多个嵌入式公共文化空间。
“还可以不出家门享受文化盛宴。”鄞州区天天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周红介绍,打开“鄞州晚七点”小程序,文学名著、戏曲欣赏、亲子教育、中医养生,各种课程任选,授课老师在工作之余自创课程和课件公益授课。“如今‘鄞州晚七点’已成为公共文化品牌。”周红说。
针对不同群体对数字文化生活的需求,宁波推广“共享艺空间”数字化服务模式,积极构建涵盖公共阅读空间、文艺普及空间、文化展示空间的数智公共文化服务格局,仅一年时间全市艺术培训教室使用率上涨40%、服务人次提高60%。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宁波健九鹤圆梦艺术团的30余位残障演职人员带来的《千手观音》节目,演职人员动作整齐划一,盲人女歌手的歌声穿透全场。该艺术团曾经登上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舞台。2024年,宁波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开启送文艺演出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活动,这支艺术团加入其中,奔走于城乡社区,用精湛演出为群众奉上了一个个精品文化节目。
“打竹板,笑开颜,我们是文化特派员”
“住温泉民宿、品庭院咖啡、尝宁海烤洋芋,来了就是自家人!”盛夏时节,宁波宁海县深甽镇南溪村村民严铅娣的民宿小院里蝉鸣阵阵,她正和几个高校的学生在敲定纸杯上的插花图案。从10年前自家民宿开业到今天完成自己的咖啡梦,她的变化源自宁波市文化特派员、宁波市小裤脚艺术赋能研究院院长段红娇和深甽镇联合开展的农家庭院“刨金”行动。
7月初,段红娇带领12名高校学生来到深甽乡村,由村民发布创业需求,团队现场“抢单”对接,结对共创。14天内,村民拍出第一条短视频,当地望海茶被设计了新包装,甚至庭院卫生死角都被改造成微景观。
“让农家院落从生活空间跃升为创富展台。”段红娇介绍,团队成功孵化出烤鸭礼盒、精装多肉盆栽、山猪肉伴手礼等10余款共富产品,并设计了4户充满特色的文化庭院。“通过文化特派员+大院主理人+青年学生+本土农户四维联动,将山水资源转化为共富资产,形成游客进村深度体验、特色产品出村畅销的新消费闭环。”深甽镇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邵琳(中)带领团队体验非遗宁波金银锻制技艺。本文图片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4年,围绕全省文化振兴战略,浙江创新推出文化特派员制度。“2024年6月一个月内,宁波在全省率先完成156位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的派驻工作,实现全市镇乡(街道)全域覆盖。”宁波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文化特派员制度,宁波助推“艺术家驻村”“艺术提升品位”“设计改变生活”三大行动,探索出一条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艺术振兴乡村之路。
“打竹板,笑开颜,我们是文化特派员。种文化、育文明、促共富、展示美,我们带着团队来服务,高品质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文化美家园。”在“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5我们的村晚”现场,宁波市文化特派员、宁波“后浪”青年理论宣讲员张红坤表演的群口快板讲出了文化特派员的心声。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宁波的三级特派员累计开展各类艺术活动超3200场、理论宣讲活动660余场,培育文化团队300余支,帮助派驻地实现文创销售等增收逾2200万元。
今年3月,宁波市推出贯穿全年的“星耀四明”文化特派员公益展演活动。156位文化特派员从单打独斗到走亲联动,带动9万多名志愿者深入一线开启订单式文化活动,进行了覆盖全域的公益展演。
7月20日上午,“浙BA”宁波赛区半决赛落下帷幕。精彩的赛事中穿插的“星耀四明”文化展演同样受到全场瞩目。“原来鄞州有这么多故事,下次一定要去走马塘看看!”来自余姚的球迷李女士说,国风音舞秀节目《鄞·颂》让她印象深刻。这个国风音舞秀由市文化特派员陈莉娜策划,水袖翩飞中展现了她所在的派驻村——鄞州区姜山镇走马塘的文化韵味。
据了解,今年3月,宁波还发布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行动方案。“站在浙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的新起点,宁波将继续繁荣发展港城文化,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浙江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印说。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