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让精神与物质同样丰沛——江苏张家港七获全国文明城市背后的故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让精神与物质同样丰沛——江苏张家港七获全国文明城市背后的故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02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今年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江苏张家港召开30周年,也是该市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城市20周年。从1994年率先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如今连续7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走向百姓、走在实处、走出新路,建起了一座精神与物质同样丰沛的文明之城。

  人人都是“张闻明”

  “大家看,这就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数字化智能化大大提升效率,而效率的提升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内,张家港市理论宣讲名师付辉辉将理论热点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讲得深入浅出。

  以上场景,出自张家港市拍摄的《理论面面观》系列视频。“我们制作这组系列视频,是希望通过短视频的呈现方式,用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付辉辉介绍。

  有共鸣、能共情。张家港通过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凝心铸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焕发新气象。

  2003年,一群自称“张闻明”的张家港年轻人,向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希望小学捐资助学。20多年来,从“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到“人人都是‘张闻明’”市民文明实践修身行动,“张闻明”从个体的善行义举发展为全城的文明共识。

  截至目前,张家港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5名、中国好人33名、江苏省道德模范8名、江苏好人44名,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0项。

  呵护城市“烟火气”

  张家港的文明因子,带着浓浓的烟火气。立足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处分中心(区域分中心),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乡风文明志愿岗遍地开花;依托文明实践智慧云,线上线下矩阵联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覆盖。

  连日来,优质农产品展销、优秀特色乡村文化展演、优秀乡土人才展示——张家港精心搭建的“三优三进城”文明实践活动,让商圈活力、市井烟火、文明之风交织融合。

  台上,凤凰镇桃园社区的庞秀珍,带着她的“小姐妹”们刚刚表演完河阳山歌。在舞台的不远处,非遗烙画体验区排起长队,高庄豆腐干、杏花拖炉饼等美食待人尝鲜,河阳山歌悠扬的旋律让人不住感叹“我们这些传统文化常看常新”……

  “环境好了,年轻人也都愿意来了。”在暨阳菜场经营了18年的摊主杜和丽,从忙碌中抬头笑道。从“买菜的地方”到“生活的舞台”,暨阳菜场的旧市新生,藏着张家港用“绣花功夫”回应民生期盼的努力:全市改造老旧小区房屋368栋,惠及居民1.1万户,新(改)建公厕499座、口袋公园41个、集贸市场35个,市民从烟火气中感受文明的温度。

  暖“新”服务暖人心

  在张家港,文明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7月1日,张家港首家“小哥体验中心”正式揭牌——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量身定制包含血常规、肝胆胰脾肾等功能检查的体检套餐,并面向全市新就业群体免费发放600份。

  近年来,张家港聚焦新就业群体所需所盼,建成全省首个24小时代驾小哥驿站、上线42家暖“新”食堂、出台暖“新”关爱基金救助政策,推出“小哥食堂”“小哥澡堂”等暖心服务场所。

  如今,在张家港的帮扶下,天山脚下,覆盖城乡的“石榴籽书屋”,在新疆巩留县催生一大批“巩文明”;乌水江畔,捐建24小时土家书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智志双扶助力贵州沿河县如期脱贫摘帽……

  7月3日,张家港举行深化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制定了《深化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持续擦亮“文明张家港”金字招牌。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张家港将不断放大“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优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国文明城市高水平建设,同步提升港城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2日 02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