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晋荣 陆健
五千年的时光大门开启:清晰可见的玉琮纹饰在眼前浮动;神鸟栩栩如生,振翅欲飞;繁华的古城内,宫殿高大宏伟,水乡生活饭稻羹鱼,良渚先民穿梭劳作……
“良渚史诗活起来了!”
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常常听到游客这样感叹。在这里,戴上VR头显,便可化身“时间旅人”,穿越五千年,走进由科技虚拟搭建的良渚古城,感受这片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土地上,曾经波澜壮阔的辉煌。
在浙江,当你阅读、观赏、倾听、游览,无论以何种方式感受文化,总能领略到文化背后的科技力量。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浙江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绘就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深度交融的鲜活图景。
数字保护,让古老文脉延续永生
“这么了不起的良渚古城遗址,当它重现天日时,我们如何做好保护?南方气候潮湿多雨,遗址会不会风化?”感叹古文明伟大的同时,这个问题也萦绕在游客心间。
“数字孪生技术为我们再造了遗址的数字孪生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专家们录入技术采集到的遗址所在地的环境数据,让遗址的数字模型提前经历与实际情况一致的风吹、雨打、日晒等各种风险,再获得数据结果,找出应对策略,从而达到精准‘防未病、治已病’。”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黄莉介绍。
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留存着诸多文保单位、历史建筑,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对于这样珍贵的古城,修缮保护必然慎之又慎。依托实景三维技术建立起来的古城“数字孪生”系统,以毫米级精度扫描绍兴古城内文物建筑,整合地下管网、历史街巷等全要素数据,保障古城修旧如旧。
进入杭州国家版本馆馆藏数字版本共享平台,输入关键词“江南”,129幅与“江南”主题有关的古版画出现在屏幕上,年代、作者、版本、地域等信息分门别类,应有尽有。平台共保存着超过9.4万张珍稀古版画高清数字版本,每一幅作品都经过精心处理,力求还原其原始风貌。
杭州国家版本馆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异地灾备库、江南特色版本库及华东地区版本资源聚集中心,承担着版本收藏、保护、研究的重要职责。
各种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吴越国时期刊刻的《雷峰塔经》……截至2022年7月,杭州国家版本馆收藏了各类版本累计达100万册(件)。科技正使这座“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越发厚重和丰富。
科技不仅守护地上瑰宝,更照亮水下传奇。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将中华海洋文化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温州朔门古港出土10吨瓷片与沉船遗迹,其遗址被誉为“国内唯一、世界罕见”,为海丝申遗提供不可替代的实证。数字化建模与虚拟复原,让这些曾经深埋水下的历史,成了可触摸的文化遗产。
创新讲述,让中国故事“破壁出圈”
去年夏天,《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这部由杭州游科互动打造的国产游戏,发售3天销量破千万份,东方旋风席卷全球游戏领域。游戏中所展现的山西云冈石窟、杭州灵隐寺等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标,以及贯穿整部游戏的中国传统美学特质,吸引了一众中外玩家的目光。
空间计算、全景光追、高精度数字孪生建模……支持玩家在游戏中腾挪跳跃、穿梭自如的,正是这一项项先进技术。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最先进的技术、画面和音乐,再辅以合理的玩法,就能够产生化学反应。”《黑神话:悟空》制作人、游科互动创始人冯骥说。
在浙江,依托科技,中国故事讲得越发出色。
越剧发源于浙江。2023年,因创新演绎越剧《新龙门客栈》,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火爆出圈。今年初,新作《我的大观园》引入全息投影和AR互动技术,在沉浸式舞台设计中实现大观园场景360度动态切换,将《红楼梦》中的繁华与衰败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超百万观众打卡。
“技术手段降低了年轻观众理解经典的门槛,盘活了《红楼梦》这个IP,也为戏曲这门古老艺术提供了讲故事的新方式。”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叶志良表示。
从《郑和下西洋》《郑成功》《苏东坡与杭州的故事》《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爆款动漫、游戏,再到《流浪地球2》《长空之王》等大片,依托先进的技术和呈现方式,中国创作正在提质增效,中国故事正扬帆出海。
产业升级,让文化生态良性发展
夜幕降临,杭州西溪路511号的M511光影汇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这个曾经存放老电影胶片的仓库,如今成了年轻人扎堆的“科技潮玩地”。体验《永恒的巴黎圣母院》《消失的法老》大空间行进式VR展的游客戴上设备,巴黎的钟声就在耳侧,古老石墙仿佛触手可及;再上一楼,“深空未来”亚洲最大8K超高清沉浸空间,吸引着渴望星际穿越的眼眸;而小剧场集群里,环境式音乐剧《茶无此人》与沉浸式戏剧《黑盒游戏》的入场券更是早早售罄,剧中,观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参与者。
支撑起这一场场感官盛宴的,是空间智能交互等数字文旅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
“好内容,加上酷炫的玩法,再让大家都能方便地玩到,自然就火了。”浙江光影空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沈力一句话点破了M511热闹的门道,“它靠的不是老一套的‘请观赏’,而是带给体验者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去探索发现甚至创造新故事。”
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处处是助力文化产业良性生长的肥沃土壤。
在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3000余家文创企业集聚于此,去年营收突破百亿元;之江编剧村打磨出了飞天奖好剧《我们这十年》;中国网络作家村推动IP交易额破15亿元……
夜晚,在良渚古城墙遗址上,可以看到激光投影机投射的出土陶器刻符、神人兽面图案等,文化符号与科技手段的交织,串联起这片土地的古与今,细细品读,引人赞叹,让人神往。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