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活力中国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姚亚奇 张胜 陆健
烈日炎炎下,浙江这片创新热土,满目绿意、蓬勃盎然。行走在浙江,记者看到,从保护绿水青山,到做大金山银山,一个个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新实践,正在这里写就动人的新故事。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源网荷储”全链条的光伏生活令人眼前一亮。
“梅林村建立了村级光充储一体化系统,比如美好生活中心,布局258千瓦分布式屋顶光伏,配置了50千瓦储能。”梅林村党委书记杨燕江介绍,这个屋顶光伏,年发电量可超16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4吨。
在梅林村,以光伏助力低碳生产生活的场景随处可见——光充储一体化停车场、数字公交站、智能健身器材,不少村民的房屋也陆续装上了屋顶光伏。村民缪文孝和盛国江,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尝到甜头,不仅家中电器用上了清洁绿电,还享受到阳光带来的额外收益。低碳乡村正将阳光转化为绿色财富。
从低碳乡村到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延伸到越来越多领域。在浙江省嘉兴市,氢能产业正在描绘新蓝图:实现“双碳”目标,打造东方氢港,为城市发展提供清洁高效的绿色氢动力。
氢能燃料电池、氢能自行车、氢能集卡……在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里,一系列来自产业园内氢能企业研发的新设备集中展出,展现着嘉兴氢能产业从理论到实际应用取得的可喜成果。
在嘉兴港,一个个“绿色身影”穿梭在港口道路上。“目前有100辆氢能集卡在港内运行。它们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操作性方面满足了港口的作业需求,并且有着显著的减碳效果。”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乍浦分部副经理钟亮亮表示。
据统计,100辆氢能集卡每年可减少1万吨碳排放。与柴油车相比,每标箱可节省成本1.40元,100辆氢能集卡每年可节约成本约300万元。
绿色发展如火如荼,这不仅是由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带来的热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高耗能、高排放的厂区也快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节能降耗之路。
绍兴市越城区的低空经济产业园正从曾经的玻璃制造园区,转型为低空经济新高地。纵横云飞、大鹏纵横、铱储能源等企业入驻投产,预计实现地块年产值超5亿元,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达95%以上。
越城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有的玻璃制造园区,单位增加值能耗约6吨标准煤/万元,是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越城区在该地块实施二次开发,将其转型为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园,打造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浙江的一系列发展成效为人们带来获得感、幸福感。
这里,生态环境向优向好。20年来,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41.9%提高到98.6%,总体环境质量居长三角第一、改善幅度全国领先。
这里,金山银山不断做大。20年来,浙江省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1.15万亿元跃升到2024年的超9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浙江高技术产业投资额1980亿元、增速15.2%。
浙江正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0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