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加速“两新”落地 促进行业规范 助力循环经济
“反向开票”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一张小发票,事关行业大发展。国家税务总局1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5152亿元,开票份数511万份。
自去年4月29日起,为配合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进一步提升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收购报废产品时取得发票的便利性,税务部门明确在资源回收行业实施“反向开票”政策。一年多来,“反向开票”政策在助力“两新”政策落地、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释放效应。
“以往每次回收报废车辆后,财务人员都得挨个给车主打电话督促他们开发票,很多人觉得操作流程烦琐,不愿意配合。‘反向开票’政策推行后,企业能直接为自然人出售者开具发票,财务成本明显下降了。”谈到“反向开票”政策实施带来的利好,安徽芜湖奇瑞资源技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吴兵林说,在政策的支持下,一年多来,公司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近800万元,预计今年企业报废车拆解处理量将达2万台,增幅超100%。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安徽芜湖市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共计产生交易104.95万台,直接带动消费约57亿元。其中,汽车置换申请量15275件,带动汽车消费约20亿元;汽车报废申请量5525件,带动汽车消费约6.6亿元。
随着“反向开票”政策落地,长期困扰资源回收行业的“源头票缺失”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推动资源回收企业“收旧”无阻、“换新”畅通。
“‘反向开票’政策的推广,有效解决了资源回收企业长期以来缺少‘第一张票’,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也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这一行业‘痛点’,有助于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废旧物品的回收中来,有力支持‘两新’政策落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王健表示。
湖南省汨罗市居民叶光玉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多年,对“反向开票”政策感触颇深:“政策实施前,我回收的物资只能卖给一些不要发票的小企业。政策实施后,回收企业就可以开票,跟我合作的回收企业越来越多,我卖出的废旧物资比以往增加了四成以上。”
采访中记者发现,“反向开票”政策实施以来,资源回收行业相关个人和企业的合规经营意识也逐渐增强。
“‘反向开票’政策实施前,公司从个人手中收购废纸时,因对方无法开票导致进项税不能抵扣,只能更多从中间商那里收购。”广西方圣纸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力告诉记者,由于中间商垄断收废业务,售价往往高于个人,这不仅增加了公司利废成本,也给税务合规管理带来隐患。中间商如果存在虚开发票等行为,企业可能因使用“问题”发票面临税务风险。
“反向开票”政策实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直接从个人手中回收废品,企业能依法开票,有效解决了进项税合规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问题,进一步规避了税务风险。同时,我们直接对接上游个人收废,减少了中间成本和信息隔阂,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高效,形成了良性循环。”郑力说。
此外,“反向开票”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在浙江宁波高新区建筑装修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分拣车间内,堆积如山的建筑装修废料经过回收处理“变身”可再利用的砖块与骨料。
“处置中心去年5月正式投产,目前已累计生产4500多万块环保砖,处理了高新区这一带固废垃圾约10.5万吨,减碳约1.2万吨。”公司财务负责人何俊涛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反向开票”政策的推动。
记者了解到,传统模式下,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面临向上游散户“取票难”的痛点,开票难题直接导致企业进项税抵扣不足、成本攀升。而“反向开票”政策的实施,允许企业作为开票主体向上游散户开具收购发票,“散户交投—企业回收—加工再生—市场销售”链条畅通。
“这一链条的顺畅运行,不仅提升了建筑装修废料的资源化率,还带动了上下游协同发展。比如说环保砖的生产降低了对天然砂石的依赖,减少了采矿环节的碳排放;减碳量进入碳交易市场,又为企业开辟了绿色收益渠道,进一步激励企业投入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反向开票’政策实施以来,公司销售的废旧物资同比增长超过58%。”在何俊涛看来,“反向开票”激活了企业发展,让循环经济的“齿轮”咬得更紧、转得更快。
据了解,在政策引领和市场推动下,我国回收体系日益健全,推动废物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链条“转起来”。数据显示,仅今年前4个月,国内报废汽车回收量就达到276.7万辆,同比激增65%;规范拆解的废旧家电超过700万台,增长25%;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更以70%的同比增速领跑行业。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2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