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广西凌云:农家书屋变身“青春讲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广西凌云:农家书屋变身“青春讲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5 04: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俊位

  清晨,太阳刚爬上山头,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加尤镇案相村的“农家书屋”就热闹起来。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踮脚往窗里望,返乡大学生韦佳欣正低头整理桌上的书。

  这是凌云县组织的读书分享会现场。自7月以来,这样的分享会已在全县12个村的农家书屋上演,600多个孩子在这里找到了暑假的新去处。

  “以前暑假,孩子们要么在田埂上疯跑,要么抱着手机不放。”案相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绍辉站在书屋门口,高兴地看着孩子们涌进来。今年不一样了,县图书馆挑了300册图书,专门送给60名返乡大学生分享者。此外,县文联还请16位本地作家进村入寨,帮这些年轻人打磨分享内容。“把活动放在这儿,书盘活了,孩子们的暑假更充实了。”黄绍辉笑着说。

  在玉洪瑶族乡玉保村的书屋里,返乡学子黄永秀正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小时候就在这书屋借书。”她顿了顿,“咱村里娃,多读书才能走得远、看得远,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身旁的孩子们眼里亮晶晶的,有人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走出大山,再回来”。

  逻楼镇布林村的分享会更热闹。大学生冯美丽讲《红楼梦》时,顺手拿起桌边的竹篮作道具,模仿书里的姑娘们扑蝶。她讲得投入,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举手:“姐姐,那林黛玉是不是也像咱村的阿婆,总惦记着田里的菜?”满屋人都笑了。

  案相村学生王晓莉从前不爱来书屋,总觉得这里的书过于陈旧。这天她翻着当地的乡土读物《凌云白毫茶》,突然拉着同伴的胳膊:“你看,咱爷爷种的茶,书里写得这么细!”她不知道,这本书是凌云县图书馆特意挑选的,就想让孩子们从身边事物读起,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建设家乡。

  大学生们还琢磨出不少新花样。在泗城镇的书屋前,几个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围着志愿者做手账,笔记本上贴满茶叶标本、诗句摘抄。“这是《千里江山图》中的配色,跟咱村后山的颜色像不像?”志愿者指着彩铅画,孩子们凑着头比对,讨论不停。

  变化在村里悄悄蔓延。案相村书屋管理员发现,本土文献借阅量比去年多了八成,茅盾文学奖作品《回响》《千里江山图》等总被借走,还回来时书脊上多了不少折痕。泗城镇西秀村的何华稳天天被女儿拉着去书屋。“以前村里聊天,不是说谁家收了多少玉米,就是议论谁家娃不听话。现在见面都问,‘你家娃最近在读啥?’”他掏出手机,点开女儿教他用的听书软件,“这上面还有《红楼梦》的有声版,我干活时都能听。”

  黄永秀的本子上写着:“寒假回来,要带孩子们编一本《我们的茶山》。”这正是县里的打算,县文联主席林春蕾告诉记者:“不只是送文化,是想让本土文化能自己‘长’出来。”

  夕阳斜照进书屋,孩子们还舍不得走。冯美丽收拾书时,发现桌角压着张纸条,是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写的:“姐姐,我长大了也要来分享,讲咱村的故事。”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5日 09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