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高铁动车检修基地的“掌灯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高铁动车检修基地的“掌灯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8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近日,福州南动车所内热浪灼人,午后气温已逼近37℃。然而,对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供电段福州南供电工区的工长张杰和他的工友们来说,却是“抢”时间的黄金时段——他们要在动车组列车没有出入库的两小时内,爬上22米高的灯桥,完成换灯作业。

  高铁动车检修基地被称为“陆地航母”。灯桥,是这座航母的“灯塔”,为列车夜间入库检修提供必不可少的照明保障。暑运正酣,列车开行密度加大。每当暮色四合,这座“航母”便迎来最繁忙的时刻:数十列高铁在璀璨灯桥的指引下,井然有序地驶入检修位,接受全方位“体检”,静待翌日载客远行。而“掌灯人”对灯桥的保驾护航早已开始。

  午后一点半,热浪蒸腾。张杰带着工友们提前来到1号灯桥下,开始做登高前的最后准备。“登高前注意手把牢靠,踏稳抓牢,作业时务必系好安全带!”张杰反复叮嘱。头盔、安全背绳、劳保手套……电力工臧艳东“全副武装”,将尼龙绳斜挎在肩上,在工友的协助下,负重10余斤,沿着烫手的铁梯一步一步向上攀爬。不一会儿,橙色工装就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他的后背上。

  “太阳炙烤下,这铁架子就是个大烤架,表面温度突破60℃!”抬头望着臧艳东攀爬的背影,张杰介绍,“就算再热,安全长袖、长裤、手套一样不能少,否则分分钟就会被烫伤。”

  终于登上狭窄的作业平台,臧艳东迅速调整好姿势,将安全绳扣在栏杆上,稳住身体后,他缓缓蹲坐,解开斜挂的尼龙绳,小心翼翼地将重达30斤的工具包和投光灯依次吊运上来。

  眼前,60米长、1.5米宽的灯桥走道,由密集的钢筋网格构成,两侧共计30盏主光灯在烈日下静默挺立。“站在桥上,简直像踩在烧红的烤架上!”臧艳东打趣说。此时他和同事们不仅承受着头顶烈日的“煎烤”,更经受着脚下钢铁平台升腾起来的高温“蒸腾”。

  “换灯这活,真功夫都在那颗颗螺丝上。”张杰在一旁介绍。这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考验责任心的精细活。只见他屏气凝神,用扳手轻轻旋松一颗颗螺丝,拆下的螺丝、垫片立即被逐一归拢,妥帖收进随身工具包。臧艳东则始终用双手稳稳护住拆卸中的灯体,目光如炬地守护着工具包,确保无物遗落。

  “别小看这一厘米见方的小小螺母,从相当于7层楼的高度掉下去,如果砸到下方的接触网设备就可能引发故障,万一坠物击中列车或设备,甚至可能酿成行车安全事故。”张杰语气凝重。这种小心谨慎,早已内化为他们的职业本能。15分钟后,旧灯拆除完毕,所有零部件毫“粒”归仓。安装新灯时,张杰的动作如拆解时一般精准、沉稳,一丝不苟。

  15时35分,作业即将结束。炽烈的阳光毫无收敛之意。张杰摘下被汗水濡湿的眼镜,用手背草草抹去满额的汗水,长时间戴着眼镜在古铜色脸庞上压出了刺眼的“白框”。对他而言,高空、暴晒已是“工作底色”,而确保86盏投光灯全数点亮,才是贯穿整个暑运的40余次“烤”验的意义。

  “古人巡夜打更报平安。”张杰望向脚下如巨舰般的动车所,“而我们就是‘陆地航母’上守夜的‘掌灯人’。”

  暮色中,86盏灯准时亮起。当最后一趟动车缓缓驶入“航母”,泊位停稳,车内灯光熄灭的瞬间,司机推闸离座、循光仰首:灯桥之上,灼灼光华照亮每寸轨道,也在列车玻璃窗上投下了柔和的光晕。这些光,是列车归港的灯塔,也是每个夜归人最熟悉的陪伴。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8日 03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