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广西:知识产权护航企业出海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广西:知识产权护航企业出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8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瑾雯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齐思源

  前不久,一份来自泰国曼谷商标局的驳回通知书送达广西南宁时,“阿嬷手作”创始人陈女士长舒一口气。这个起源于广西的茶饮品牌,在泰国遭遇恶意抢注商标,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启动24小时应急机制,指导企业固定近似商标证据链,最终维权成功。

  这是广西构建面向东盟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广西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护航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面对企业“维权成本高、规则不熟、资源不足”的痛点,广西以改革创新破题,构建起一套深度服务东盟市场的海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为“广西制造”扬帆出海筑牢防护网。

  从预警到维权全链条防护

  在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海外研发中心,法务总监李哲的电脑屏幕上,一份《RCEP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引》是他常查阅的资料。“去年我们提交17件海外专利,多亏了分中心的风险预警。”他指着系统里弹出的一个外国专利申请监测提示说。

  柳州市从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入手,完成广西首个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分中心+工作站”风险体系布局,累计发布55条风险预警,为300余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企业既能收到实时推送的东盟法律动态,也能参加“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的专题培训。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柳州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7.71%。

  在柳工集团的印尼工厂里,知识产权专员每周都会收到总部发来的风险排查清单。“从零件图纸设计到整机出口,每个环节都嵌入了专利筛查。”集团知识产权部经理王锐介绍,在分中心指导下,企业已实现13个海外子公司、20个制造基地的知识产权风险统一管理,仅2024年就规避3起潜在侵权纠纷。

  全区协同构建保护生态

  在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西分中心的监控平台上,红色预警提示突然闪烁——某六堡茶企业的商标在马来西亚被抢注,广西分中心立即将风险信息推送至市场监管、商务、贸促等11个部门的协同处理通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为有效应对此类复杂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广西市场监管局牵头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法治人才基地输送专业力量,法律服务联盟整合资源,标准化维权规范打通行政与司法衔接节点,并在中国贸促会(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服务中心、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自贸区法庭设立第一批线下服务点,实现“维权指引前置化、纠纷解决高效化”,将专业维权服务延伸至企业“家门口”。

  “我们在泰国的生产线能顺利投产,全靠这个‘保护网’。”玉柴集团海外事业部负责人黄坚回忆,去年企业出口发动机时遭遇专利质疑,通过法律服务联盟对接的当地律所,3周内就完成专利无效宣告,保住了年销2万台的市场份额。

  目前,广西已建成4家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数量居西部第一。

  技术布局助力市场拓展

  上汽通用五菱的东盟专利地图上,18个红色标记格外醒目。“这些是我们在印尼、越南布局的优势技术领域。”研发中心主任张晓平指着其中的电机控制专利说,通过“研发方向—技术路线—专利风险”三维分析,企业已在东南亚构建起新能源汽车专利壁垒。

  制度创新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2023年以来,广西企业新增PCT国际专利310件。汽车出口达43.1万台套,工程机械海外销量突破4.8万台,多款新能源汽车成功叩开欧盟市场大门。

  “广西正在东盟市场为企业筑起一道坚实的知识产权防护墙。”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8日 10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