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干雨微
18.5米高的花岗石碑体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广场一侧长长的英名墙上,镌刻着929位烈士的名字。
地处浙东四明山腹地的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和浙东行政公署等机关驻地。这里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也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1943年年初,伪军第10军第37团1营占据梁弄后,苦心经营数月,在镇内构筑起了坚固工事。
1943年4月23日黎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发起了收复梁弄的战斗。战场上新四军英勇杀敌,街巷里当地群众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当部队陷入巷战僵局,数十户百姓毅然推倒自家院墙,为战士开辟穿墙突袭的通道。商铺送来煤油,农民用辣椒制成土“毒气弹”,妇女穿梭于火线送水送饭……全民参战、军民齐心,最终使敌人的防线在一天内土崩瓦解。
80多年沧海桑田,当年群众推墙助战的老街已成为红色旅游打卡地,作为临时救护站的祠堂如今挂上了“共富工坊”的牌子,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里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
“梁弄战斗的胜利,让老区人民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今天,我们把团结的力量投入共同富裕的实践。”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邱民波指着旧址群说,村里用心维护革命遗址,并建成“浙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红色旅游还带动了农家乐、民宿和土特产销售,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4年的53381元。
此外,横坎头村党委还牵头开展“红锋共富”党建联建,创新“1+5+3”联建机制,以横坎头村1个村为核心,吸纳周边5个村,引领带动3个村,将分散资源整合成发展矩阵。“片区以美丽田园观光为主题,打造全长6公里的小火车观光环线,将各村标志性景点连成线,并通过统一运营、分村受益的收益分配机制,每年为周边村带来超过10万元的收益。”梁弄镇党委书记李明说。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