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大众体育巡礼】“村马”,传统赛事有了新特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大众体育巡礼】“村马”,传统赛事有了新特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2 04: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大众体育巡礼】

  光明日报记者 陈品高 陈冠合 靳晓燕

  都知道草原上有赛马,其实,贵州大山里的赛马同样让人惊心动魄。

  裁判员一声令下,骑手们身伏马背纵辔策马。10余匹骏马如离弦之箭在赛道上飞驰,裹挟着风声、掌声、呼喊声。于是,山醉了、人醉了,骑手和马都醉了。

  从国庆中秋假期举办2025年“贵州村马”全国赛马邀请赛以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西部赛马城内的大小赛事就没断过。

  “村马”,由三都水族端节传统赛马发展而来。赛马是水族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如果把水族的端节比作“春节”,“赛马”就是端节的压轴大戏“春晚”。每逢水族端节,年轻人就会在“端坡”上登高赛马,这里有水族人民对祖先的缅怀,也有对丰收的祈愿。

  端坡赛马有着乡野赛马的特色:马匹不用马鞍,起伏的山坡就是赛场,田坎、沟畔、山峁……但凡马跑过的地方都是观众席。

  嗨!不用召集,也不用买门票,你愿意来就来,你愿意去就去。不过,往往是男女老少乘兴而来,乘兴而去,回到了家里的火塘边,仍呢呢喃喃说着赛场的一切。这份热爱呦,刻在了山民骨子里!

  水族,属于大山。马,作为水族家庭的成员,在这里,马便有了山的秉性。瞧吧,骑手们骑着无鞍的“光背马”,在山间狭窄陡峭的泥土赛道上竞技,马蹄腾起的是山的烟尘,赛马留下的是山的胆识与豪迈。

  一年年,一代代;赛马,赛马;传承,传承。不过,如今的赛马里,传统中有了新时代的特质。

  “你看,过去简陋的坡道升级为可容纳14匹马同时竞速的赛道;观众席,也不再是那座山、那道岭、那条沟、那个畔,可同时容纳2万人端坐观看。随性的节庆活动,发展为‘日常村赛+端节联赛+全国邀请赛’的三级赛事体系。”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体育局)局长韦丽娜告诉记者,传统民俗与竞技体育、现代市场紧密结合,为水族赛马注入新活力。

  人们来三都看“村马”,不仅可以看赛马,还可以看到马队巡游、马术表演,加入篝火晚会、长桌宴等项目中,主打全员参与,开心快乐。

  三都的“新大众赛马”,滥觞于2024年7月,名称很时髦叫“美丽乡村速度赛马联赛”。可了不得了,现场一下子涌来上万观众。自此,水族赛马呼啦啦从山间端坡奔向全国:2025年“贵州村马”全国赛马邀请赛决赛刚落下帷幕;10月11日,2025年三都端节“贵州村马”全国赛马联赛又火热开赛……

  继贵州“村BA”“村超”后,“贵州村马”迅速出圈。

  “赛马比赛激烈,民族表演精彩,真过瘾。”游客们说。

  水族少年陆耀淞是赛场上抢眼的“新星”。聊起和马的感情,他眼里放光:“小时候,爷爷去端坡赛马都捎上我,打那时起,我梦里都是马的奔驰。”

  赛马,日间有,夜里有;赛马,有男骑手,有女骑手;赛马,有老人,有少年。不管谁,跑起来,似飞驰的箭,如卷起的风。那可是一道道令人目不暇接的风景啊!

  “马儿跑得快不快,全看人跟它处得咋样。”80多岁的石玉仙边说边比画,“这手里的缰绳,该松的时候要松,该紧的时候得紧,得懂它的脾气。”

  石玉仙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十几岁就骑着自家马儿在端坡赛场上驰骋。1958年,年仅17岁的她又代表贵州省出征第一届全国体育运动大会。“那时候我们牵着马翻山越岭,还得把马装进火车厢里一路晃到北京。现在家门口有了这么专业的赛马场,全国的高手都来咱们这儿比试嘞。”

  铜鼓声声,马队踩街的巡游队伍化成长龙,头戴银冠的水族姑娘舞步灵动,挥舞套马杆的蒙古族骑手歌声豪迈……赛场外,游客和本地村民手拉手跳起团圆舞,肩并肩心相连,各民族兄弟姐妹的情谊无边,幸福生活无边。

  这不,“村马”跑出一个大产业。韦丽娜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一串“新数字”:2025年1至10月,全县接待游客571.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7.71亿元。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2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