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定格生灵】
常皓萱/撰文 张强/摄影
清晨5点,当城市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摄影师张强已架好设备,静待一对特殊“居民”的出现。“虽然我从事野生动物摄影工作已有15年,但朱鹮在闹市筑巢还是头回见到。”张强压低声音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取景器。
午后阳光下,两个小朋友骑车经过朱鹮筑巢的香樟树。
繁殖期的“朱鹮夫妇”默契分工,一只专注孵蛋,另一只持续加固巢穴,共同保障后代安全。
不久前,陕西省洋县迎来一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宝石”朱鹮。它们在临街的香樟树上筑巢育雏。这是首次在洋县市区内发现朱鹮“落地安家”。镜头记录下“朱鹮夫妇”衔枝、筑巢、觅食、孵蛋等场景。
“现在接送孙子时,小家伙都会拉着我绕远路,说‘我们走那边,别吓到朱鹮’。”65岁的李奶奶说。为了给这对“国宝级房客”创造一个舒适的繁育环境,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树上挂起提示牌,并进行现场宣教。夜幕降临后,整条街的路灯都会调暗光线,以便让朱鹮安心生活。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将“朱鹮筑巢”的提示牌挂在树上。
一只朱鹮展翅欲飞,准备开启新一天的觅食之旅。
这场人鸟和谐共生的奇迹并非凭空出现。1981年,科研人员在洋县发现全球仅存的7只朱鹮。此后,洋县实施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经过40多年的保护,朱鹮的栖息地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种群数量从7只发展到1万多只。当地形成了“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野化放归扩群、科技攻关支撑、政府社会协同、人鹮和谐共生”的朱鹮保护模式,为世界濒危物种拯救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图片作者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31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