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述峥嵘岁月 颂英雄赞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述峥嵘岁月 颂英雄赞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1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秋风飒爽,林海层叠,驱车行驶在辽宁本溪的山间公路,路牌上指示附近有东北抗日联军根据地红色遗迹,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本溪地势险峻、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的游击根据地。1934年春至1939年夏,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将士同本溪人民一起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不仅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也留下了一件件承载记忆、见证历史的抗战文物。

  “目前,陈列馆以‘林海雪原 抗联英雄’为主题,展出1000余件展品,分序厅、主展厅、英烈厅三个部分,并设有多功能影视厅等综合服务区,是抗联史实陈列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广、史料最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驻足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序厅的抗联英雄群体浮雕前,馆长孙中华介绍。

  走进主展厅,一把锈迹斑斑的马刀静静陈列,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靖宇马刀”。“它不仅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历史,也记录了一位普通农家老人蒋国恩支持东北抗联的爱国事迹。”讲解员包桐动情道来。

  1934年春,杨靖宇率部队来到本溪、桓仁、新宾交界的外三保地区。那时,蒋国恩常帮着部队传递情报、筹集粮食和衣物,还让部队住进家里,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杨靖宇即将离开辽东山区转战长白山一带时,他将自己的马刀赠送给蒋国恩作纪念。蒋家后人将其作为传家宝保存了下来,并于2006年捐赠给陈列馆。

  “即使陷入孤悬敌后、缺衣少粮的绝境,东北人民也始终没有放弃,抗联将士也始终没有放弃。”陈列馆内,来自山东的一位小学生与家长在林海雪原场景中,望着身着单衣、围坐一圈的抗联战士塑像,深刻感受到抗战的艰苦。

  在一份抗联战士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枫叶一红,最难熬的冬天就要来了。怕暴露行踪,我们在深山中不能生火取暖,也没粮食衣物充饥御寒。有的同志觉得脑袋有点疼,一摸,耳朵就掉下来了。但耳朵冻掉不算啥,就怕手脚冻坏,手脚冻坏就不能打枪行军,就不能打鬼子……”

  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环境最艰苦、最残酷,牺牲也最为惨烈。包桐告诉大家:“抗战时期,东北抗联始终坚持中共中央的领导,以收复疆土为己任。抗联一军两次西征是东北抗日战争史上的壮举。”

  冰天雪地,与自然斗!生死攸关,与敌人斗!抗日英雄赵一曼留下一封致子家书,慷慨赴义;抗联战士们在林海雪原的篝火边唱响《露营之歌》,视死如归;杨靖宇数日粒米未进,身处绝境仍誓不投降……仰望东北抗联英烈碑,一个个名字似璀璨星辰,照亮了那段峥嵘岁月里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之路。

  日落,走出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远眺绵延群山,这才发觉,漫山枫叶早就初泛金红。细听,东北抗联的呐喊声仍在白山黑水间铮铮作响;细看,抗联战士的足迹已深深凿刻进东北大地。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1日 05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