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感受历史的厚度,积蓄前行的力量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感受历史的厚度,积蓄前行的力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2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探索】

感受历史的厚度,积蓄前行的力量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学校副校长 蒋文丽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推出了“星火燎原,少年当‘燃’”主题红色作业,让课本里的历史变得立体鲜活,为孩子们的夏天染上了鲜明的红色印记。

  如何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童年,学校想了不少办法。向师生、家长发出“金点子”征集令,得到了许多“金点子”——学生们提议加入AI创作、模拟直播等潮流形式;体育老师建议将抗战元素融入运动,各科老师都提出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作业设计;辅导员们主张按年段定制“成长套餐”;家长们提出希望学校为红色寻访提供支持……在多方智慧碰撞下,“红色作业”的图谱逐渐清晰:一辆“星火号”红色专列、一份“光影铸魂”行动计划、一场“星火接力”实践活动。

  “星火号”红色专列以“中国心”为“引擎”,把学科作业变成一节节车厢,每个车厢都藏着让孩子“钻进历史”的奇妙任务。

  语文车厢的“红色剧场”、数学车厢的“模拟作战图”、英语车厢的“Talk to the world”……在这趟专列上,每个学生都是抗战历史中的“小乘客”。

  你瞧,“美术车厢”中,六年级学生张贝轩正握着刻刀创作杨靖宇像。“将军被冻僵了还保持战斗姿势,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枪。”张贝轩屏息凝神地镌刻着,红纸上的英雄眉眼逐渐清晰,雕塑般的坚毅神情透过刀锋浮现。“信息科技车厢”里,孩子们正与AI对话:“请画出刘胡兰——眼神像钢铁,嘴角带倔强,背景是红旗。”为了让AI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调整关键词。家长告诉我:“以前孩子画英雄只是临摹,而这份‘高科技’作业让孩子明白,想让AI画出‘有魂的英雄’,就要先读懂英雄的精神。”

  家长们反馈,这辆“星火号”让历史“动”了起来。学校希望,这趟专列能够持续承载爱国主义教育,带着孩子们奔向明天。

  “光影铸魂”计划则像一条纽带,把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学校精选经典影片,鼓励家庭共同观影,让银幕光影成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看完影片《南京照相馆》,很多孩子主动向家长提出要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社区的露天影院也是孩子们的“光影打卡地”。看完影片的孩子们围坐一圈热烈讨论:“如果嘎子有导航手表,能不能更早找到游击队?”“就算没有导航,嘎子的勇气和智慧也能帮他完成任务!”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红色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

  繁星小队的队员们则迷上了“老照片有声故事”。在寻访王铮将军故居后,他们围着泛黄的老照片一遍遍录制解说:“将军的电台24小时没停过,战士们用棉被盖着机器防噪声,手指冻裂了就用布缠上继续发报……”队员们眼神里闪烁着崇敬的光芒。

  “星火接力”实践活动让红色教育延伸到更广阔的场域。“足迹·追寻”“劳动·创造”“宣讲·传承”等活动,让孩子们对伟大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微视频创作中,道具组的学生埋头缝制土布书包,穿针引线间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星耀实小”红色连廊里,宣讲组学生以校友徐星钊为对象,翻阅其自传、对照相关自编读本等资料,将文字化为鲜活的宣讲故事。大队辅导员芮梦说:“我们要组建起‘小号手’联盟,让更多孩子成为红色故事的传播者。”

  从课堂到社区,从纸面到实践,我们衷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作业中感受历史的厚度,积蓄前行的力量,让星火燎原的信仰在传承中永远闪亮。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2日 13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