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将社团活动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将社团活动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2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郭晨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副教授)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扩展育人路径、增添育人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通过非课程化的活动形式,在当代大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格完善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高校学生社团与思政育人深度契合。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质增效,应发挥学生社团育人优势,立足其自身特点,探索建立一套“理论学习—基层实践—社会宣讲”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朋辈育人功效,彰显学生社团在思政教育中的生力军作用,协同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有效落实。

  坚持理论牵引,以理论学习引领社团活动创新建设。2024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 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团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协同,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开展工作”。高校思政教育要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将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以理论学习带动各类社团建设。一是要发挥学生理论社团领学作用,面向全校学生定期开展经典原著读书报告会、征文评比、“大学生讲经典”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能力。二是构建经典研学网络阵地,鼓励有能力的社团围绕经典著作研学牵头制作微视频,并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推广,扩大覆盖面和辐射范围。三是丰富理论学习模式,邀请专家定期为理论型社团开展专题讲座,指导主题讨论会、学习交流会等多样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深入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扩展知识面,增强责任感。针对实践技能型社团、文化艺术型社团以及公益服务型社团,可结合社团性质和特色活动,挖掘与其日常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将理论学习融入社团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社团建设,促进学生深刻领悟其精神力量。

  注重实践导向,以基层实践助力社团活动深入开展。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推动思政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开放的育人体系。可利用寒暑假返乡时段组织社团成员深入中小学、社区、乡村、企业、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实践调研或志愿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活动开展的质量而非数量,鼓励每个社团发挥其独特功能,打造社团专属的思政品牌。社团活动应服务于学生发展、服务于社会需要,展现青年学生的时代风貌,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破圈”。以“乡村振兴实践团”为例,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挖基层农村示范典型,通过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直播助农、影像记录等方式,从青年视角挖掘乡村发展故事,以镜头记录乡村变迁,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动能。此外,还应鼓励社团成员利用个人专业技能、社团专长为村民带来切实的帮助,把“小我”融入“大我”,更好地报效祖国、服务发展。

  发挥学生理论宣讲社团独特的话语传播优势,以面向全社会的宣讲铸牢社团育人育己成果。传统的宣讲多采用线下面对面的形式,有些宣讲没有契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效果差强人意。要解决此类问题,就要突破传统宣讲的单一讲述方式,让宣讲从课堂走向社会,从单一走向多样,以线下结合线上,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一是校内校外联动,整合多方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因此,要高度重视社团宣讲的实践性,把宣讲同生产一线、红色教育基地、基层社区等结合起来。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青春讲师团安排讲师前往北师大各附属学校、北师大支教帮扶地、北京市京源学校等开展志愿宣讲,指导附属学校成立学生宣讲团并赴周边社区进行宣讲,探索可复制、可移植的中小学宣讲团筹建方案,构建育人共同体。二是以线上结合线下,将传统面对面宣讲交流更直接、情感共鸣更容易的特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用好各类媒体、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网上互动等方式,推出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学生特点,兼具深刻思想性和广泛参与性的网络教育资源。三是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校园宣讲作为传播党的理论的重要渠道,既要关注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又要呈现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因此,就要善于讲故事,精心设计故事讲述方式,例如,可以采取“宣讲+情景再现+朗诵”的互动化方式,让广大师生在情理交融中感悟思想伟力。要坚持胸怀大局、着眼大事,将国家大政方针、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等转化成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自编自导自演主题情景剧,通过情景剧演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蕴含的道理和原理,探求故事揭示的思想和理论,把抽象的学术话语转化为生动的叙事话语,让学生领略理论的魅力,感受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意义重大。建立学生社团“理论学习—基层实践—社会宣讲”的发展路径,能够更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开展,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2日 14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