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喜见“大观”重刊布 牵丝映带落纸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喜见“大观”重刊布 牵丝映带落纸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6 02: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喜见“大观”重刊布 牵丝映带落纸端

——评新版《宋拓大观帖第六卷榷场本》

作者:高岩(清华大学中国书法与文化研修中心顾问)

  手捧新版南京大学博物馆藏《宋拓大观帖第六卷榷场本》(文物出版社出版),摩挲展玩,兴致之余,不禁忆起儿时的旧事。

  1992年壬申岁初,我念初三,学习之余,常去琉璃厂文化街古籍书店看书。那时北京的书店,已经可以开架阅读,新书都会放在较为明显的位置,只是品种与之当下相比,逊色很多。我少年时对法书字帖的强烈热爱,有似追星。上海书画出版社印刷的《大观帖》卷六,一下映入我的眼帘,王右军流动飘逸的书写,让我兴奋不已。然而那时的我,只有两三元的零用钱,每次去厂肆,万不敢任意消费,多是“过眼瘾”之意。因此,四块二角的定价足以令我望而却步。驻足许久,也只能归家。攒了半月积蓄,再去厂肆,除了卷六,还得了卷七。当日的兴奋、不舍与满足,今日想起,还在眼前。三十年前再精美的出版,也只不过是黑白原大印刷,由于版次之别,我当时买的那一版,已经不是初印,略有模糊,“大观”的真面打了很大的折扣。

喜见“大观”重刊布 牵丝映带落纸端

  读到此处,读者会有疑惑,讲述这段故事目的何在?那就用启功先生的话来诠释吧!先生对《大观帖》素有‌青睐,云:“编摹底本自升元,王著徒蒙不白冤。淳化工粗大观细,宋镌先后本同源。”按照启功先生的话说:“《淳化阁帖》本身的底子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它也有勾摹的底本。《淳化阁帖》刻完了不满意,到了宋徽宗的时候,他就把那个底子拿来重新刻一回,就是《大观帖》。我们试想《淳化阁帖》底子要是胡乱的底子,那大观重刻怎么能反倒精彩多了呢?可见勾摹的底子并不那么坏,《淳化阁帖》刻的时候潦草,而《大观帖》刻得精细,底子还是那个底子……可见《淳化阁帖》那个底子有重刻的价值,所以宋徽宗大观时候摹刻的,只是用精致的方法再刻一回,好比我们现在有影印本,有的影印本很模糊、很不好,我们用精致的印刷的方法,再印一回,底子还是那个底子,可是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里说的《淳化阁帖》和《大观帖》,就好比故事中黑白影印本和这次文物出版社彩色精印本的区别吧。《大观帖》自1942年4月起,至2001年启功先生主编《大观太清楼帖宋拓真本》九册黑白影印,再到2002年3月,启功先生主编《中国法帖全集》彩色缩小影印,这些影印本,皆由于当时印刷技术、出版体例的原因,是有所缺陷的。可以说从初印到本次印刷之前,已有八十余年,这册精印,意义深远。

  高线扫描,数次校样。本次出版,采用六百线数扫描设置,印刷再降至三百线数。读者翻阅拓本,可以感受逸少书写牵丝映带的细微之处,这除了“大观”刻工优于“淳化”之外,更有赖于出版社对印刷把控到位。

  正反施色,配之插函。精准校色之后,印刷采用润油技术,如同敷面,可以让纸张保持永久的润感。新的影印本,不仅全部原大影印拓本正面,反面褙纸也原色影印,就连上下的裁口,以及左侧的裁口,都原色印制,这样可以说是最为忠实地呈现出原册的现状,做到“几同真迹”。

  附册简洁,标题醒目。除去正册之外,附册包含两个部分,一为南京大学博物馆撰写详细介绍;一为文物出版社撰写后记,其在南大博物馆文章之外,补叙未尽之说。二者读来,互为补充,用心巧妙。本书之标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宋拓大观帖第六卷榷场本”“晋王羲之书”包括传拓年代、帖名、卷数、宋代拓本交易地点、书写人,诸多内容,可以让读者对拓本的基本信息一目了然。

  《大观帖》可以说是《淳化阁帖》的升级版本。今天,《淳化阁帖》第六卷传世未见原刻本,所谓宋拓,也都是翻刻,不能和《大观帖》卷六同日而语。启功先生生前,曾多次希望文物出版社能联合南京大学博物馆出版此卷,然而都未能达成较为理想的结果。这次的影印,封外的题签,采用启功先生早岁在《大观帖》卷六影印本上题写之字,也算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吧。20世纪80年代,先生曾盛赞日本二玄社的影印技术,今天若能见到文物出版社出版如此精美的《大观帖》影本,一定会引以为豪,写下观后感言。

  如果说本次出版有如此多可圈可点之处,在这里,也应提出更高的期望:若能联合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其余八册《大观帖》真本高清扫描,搜寻已佚的《大观帖》第十卷黄宾虹藏本,加之出版《太清楼书谱》吴乃琛本,成《宋太清楼帖传世真本全编》,以物美价廉的精品奉献给读者,当为真正的文化传承!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6日 12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