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财经论语】
作者:陈晨
“我们烤串儿师傅现在职业‘转正’了,有了洋气的新名头——烧烤料理师!”“听听咖啡加工工这个名字是不是充满了技术含量,感觉咖啡产业‘升咖’了”“无人机在空中飞少不了空中调度员,准确地说,我们现在是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日前,人社部发布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不少从业者直呼“有了官方认证,腰杆挺得更直了,更有归属感了”,相关话题更是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事实上,这并不是新职业第一次“刷屏”。算上最新发布的这批,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发布七批新职业,且每次发布的新职业都自带流量,人们或惊呼原来还有这么个职业,或好奇这个职业具体做些什么,或感叹自己从事的工作终于有了官方“盖戳”,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就像一扇扇窗子。透过这些风景各异的窗,人们不仅能看到新的就业空间,更能观察和捕捉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新机遇。
透过窗,看百花竞放的风景,看供给侧提质升级——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等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向各行各业的广泛渗透密不可分。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创新活力激越澎湃,由此应运而生的新职业、新工种不仅是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的印记,也是发展向新向优向未来的见证。
透过窗,看怡然自得的场景,看需求端活力涌动——旅拍定制师、咖啡加工工等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体现出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近年来,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升级,人们越来越追求美好生活,期望从消费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和情绪价值: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聚餐撸串、在咖啡店点上一杯咖啡放空自己、拍下美美的照片为美好的旅途留下更多回忆……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有14亿多人口,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巨大的消费潜力。新职业、新工种不仅体现了更加细分的消费需求,也让人们看到了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职业“上新”背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向新”。
为了让这种向新向优的趋势有更多人才支撑,“上新”之后,人社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加强新职业培训和评价工作,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与社会发展同步。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1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