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看病就诊更加方便 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看病就诊更加方便 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2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看病就诊更加方便 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9月11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绍,5年来,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改善。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雷海潮表示,通过多年的努力,覆盖中央、省、地市、县的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以建立健全,服务能力、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中国行动有18项涉及公众的公共卫生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人均99元,为百姓提供了更多健康服务项。调查显示,居民健康素养持续提升,从2020年的23.2%提升至2024年的31.9%。

  我国从2024年起开展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已有4500多家二三级医院设立了健康体重管理门诊,一些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开设了相关门诊。

  “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之一。对此,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介绍,目前,传染病监测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机构、2.8万家发热门诊和1041家哨点医院,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部署应用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雷海潮介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面向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极大方便了百姓看病就诊需求。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和服务更加贴近居民群众。目前,已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医疗中心正在建设,有的已经建成并提供优质诊疗。截至2024年年底,超过90%的居民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

  ——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完善首诊负责制,建立完善远程服务网络,促进化验检查结果互认。截至今年8月,338个地市(州、盟)互认医学检查化学项目超过200项。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的医疗人次数达3600万,比2020年增加了46%。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断扩增,推进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卫生服务人员达1578万;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服务;互联网医院发展到3756所,2024年诊疗人次达1.3亿。

  ——积极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相继出台延长产假、加强孕育服务,实施育儿支出个人所得税抵扣,逐步推行学前免费教育等一系列综合性生育支持政策举措。2025年,推行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更多患者用上国产药物和医疗装备

  “十四五”期间,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郭燕红表示,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的取得,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国产药物和医疗装备。

  在新药和疫苗研发方面,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的第二位,多款国产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填补了相应领域国产创新药的空白。

  在医疗器械和设备创新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CT分辨率更高、扫描速度更快、辐射剂量大大降低;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大幅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等产品,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应用。

  在产出高水平疾病防治中国方案方面,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开展的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研究,使得难治性、免疫耐药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有效率从原来的13%提升到44%,取得国际上该领域的最佳疗效;支持以“患者为中心”重构和优化急诊脑卒中诊疗流程方案,使得患者从进入医院到接受溶栓治疗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6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开展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脏器损害诊疗体系研究,创建了个体化诊治的“中国范式”,并步入国际领先水平。

  在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赋能质量提升的成效也日趋显著。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余艳红介绍,中医药领域已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同时,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也得以组建,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一级注册平台,拓宽了中药质量评价和研发创新的途径及机制。自2021年以来,已有57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包括27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新药研发进程明显加快。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2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