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尚 杰 王冰雅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 涛
祁连山麓,鹿鸣呦呦。
9月6日早上6点,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金畅河村,牧民安虎穿着胶鞋、提着饲料走进了鹿舍,轻轻呼喝,30多头体格健壮的肃南马鹿从围栏后探出头来,湿漉漉的鼻尖在晨曦中喷吐着白气。
鹿是活跃在祁连山腹地的精灵。自1958年开始,肃南县的牧民开始驯化养殖野生马鹿,经过近70年的发展,该县已建成甘肃最大马鹿繁育基地,肃南马鹿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马鹿容易受惊应激,怀孕生产、割茸采收、免疫防控,每一关都不好过。”回忆起20多年前尝试养殖的情形,安虎记忆犹新,五头死了三头。
2015年9月,肃南县通过“柔性引才+本土育才”的模式,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鹿业协会等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柔性引进8名专家人才,攻克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动种群品质提升85%。
在专家手把手指导下,安虎成了养殖马鹿的行家里手。如今,他的鹿群已扩大到60多头,去年仅养殖收入就达15万元。在肃南县,和他一样成长起来的专业养殖户已有16户。
破解了养殖难题,奔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牧民们发现,虽然高原生态赋予肃南马鹿抗逆性强、鹿茸药用价值高的独特优势,但仅靠出售鹿茸、鹿肉、鹿血等初级产品收益有限,能否在深加工上做些文章?
“工厂、资金都不缺,就是缺人才。”这是肃南县调研后得出的结论。这一次,他们又想到了专家教授。从2023年开始,肃南县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本地企业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共建“研发+转化”共同体,开发出鹿茸血酒、鹿骨肽等7大系列40余种产品,其中3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今年7月,又揭牌成立了省级协同创新基地,瞄准深度研发与产业化展开攻关。
“我们组建由4名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以科技创新推动以鹿茸、鹿血为核心原料的产品研发大升级,预计成果转化附加值将提升5倍以上,年销售额将突破500万元。”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旭忠介绍。
肃南马鹿产业链条的延伸不只鹿舍、车间。
青山绿水间,裕固欢歌和呦呦鹿鸣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图。肃南县深入挖掘马鹿产业文化内涵,投资2.1亿元打造集养殖观光、产品体验、医养融合于一体的马鹿文化生态旅游区。园区内,观光区、鹿产品体验馆、马鹿文化博物馆错落分布,全方位展示马鹿驯化历史与产业迭代的变迁轨迹。自2024年8月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00万元。
“以前放牧年收入不到3万元,现在当导游、开牧家乐,加上民宿分红和手工艺品的收入,一年能拿6万多元!不光收入涨了,还能把咱裕固族的鹿文化说给更多人听。”牧民顾文林深有感触地说。
此外,肃南县还积极拓展研学旅游新模式,联合市县内外教育科研机构,全力打造马鹿产业研学业态。“这里既能喂鹿逗趣,还能在流水线看到原材料变成制成品的详细流程,让我们收获了不少知识。”张掖中学学生殷一苇说。
鹿鸣祁连、人才赋能、产业兴民。从引才到用才、再到育才,肃南县形成了“以牧促工、以工带旅、以旅助牧”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5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