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善用人工智能,构建职教实训新生态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善用人工智能,构建职教实训新生态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6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视点】

  作者:潘海生、杨 影,分别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讲席教授、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智库主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通过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解决人才技能偏好与岗位需求的结构错配问题。实训作为职业教育重要育人环节,正在依托AI等数字技术打破传统时空与物理限制,推动职教发生根本性改革。

  从理念共识转化为协同行动

  破解职业教育实训瓶颈,AI赋能是关键。一方面,AI赋能可以将职教实训从“三高三难”瓶颈中解放出来。长久以来,传统职教实训受制于高成本设备投入、高风险操作环境及跨场景实践资源匮乏等问题,制约了学生技术技能成长。利用AI,我们可以模拟、升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有效破解安全与成本矛盾,更以实时反馈与智能评估加速技能内化,为培养兼具技术实操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核心支撑。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已为AI赋能职教实训改革锚定航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明确,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要求,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设数字远程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

  AI赋能职业教育实训主要依托三大路径:一是搭建共享互通的资源平台。AI的介入将原本分散在院校、企业、行业的实训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起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覆盖全国、辐射跨区域的职教实训资源平台。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携手华为、腾讯等70余家单位,牵头建设国内首个职业教育双创在线教育平台——国家级职教双创教育资源库,率先建成国内5G双域专网和XR云渲染平台,建设“深职i学习”平台,并依托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共同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将企业真实产线数据、学校课程包、行业技能标准全部接入云端,实现跨校、跨企共享,为破解“高投入、低效率”难题提供了系统级解决方案。二是开发虚实共生的实训场景。依托AI与数字孪生、混合现实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到、想得起”的沉浸式学习环境,企业真实订单、远程故障诊断都可以被实时捕捉、接入,让学生在校园就能全流程体验真实生产过程,真正让“高难度、高风险”变成“可试错、可回溯”。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面向城市智能交通全产业链,创设了包括道路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内的教学场景,创建了5个配套虚拟仿真资源库,形成了实景虚练、实岗虚做、先虚后实、虚实交替、虚入实出等适合不同专业的多样化教学场景。三是创新动态化、个性化评价。通过基于AI的语音交互终端、多模态感知等,可以实时采集学生训练数据,为其提供学习进度、技能提升反馈与远程专家指导等服务,确保学生的职业体验更加真实、立体,从而更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以AI赋能产教动态适配

  以AI为桥梁重塑职业教育教学空间。在传统实训中,学生需在教室和实习车间来回切换,职教教学空间也就被人为分割为学校与企业空间。伴随AI与职教实训的深度融合,这种空间壁垒将被彻底打破,实现“教室即车间、作业即工单”。此外,还可以将教学空间由现实空间拓展至灵活开放的虚拟空间,构建起“学校教室+虚拟课堂+企业车间”的多样化教学场景。在此过程中,AI也将持续扮演连接学校与企业、现实与虚拟的桥梁,高效整合分散的教学资源,将被分割的教学空间重塑为一体化的职教教学场。

  以数据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在AI赋能职教实训过程中,需实现“招生、教学、实训、评价、就业”全生命周期数据处理,这涉及政校行企等多主体合作。为破除组织壁垒、深化沟通与协作,需依托AI赋能,强化政府统筹规划、激发学校主动变革、发挥行业精准引导、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形成纵向贯通与横向协作的组织协同机制,提升产与教的资源双向流动与转化效率。可以通过在多主体之间架起共建、共商、共管的一体化云平台,打造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人才需求预测、技术需求清单、人才供需匹配清单四类动态板块,推动政校行企在云端同频共振。

  以生成式大模型破解产教融合痛点。构建AI赋能职教实训生态,必须实现产与教、供与需的实时、精准、动态适配。为此,应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数据可视化处理与图谱化表达,科学研制产教融合资源区域分布、资源产业分布、知识与技能等谱系图,打破“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依托统计模型等构建职教产教融合生成式大模型,以此整合以职业为中介点的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对接模型、岗位要求与职业能力匹配度模型,以及岗位能力需求动态追踪模型,实现“产业—职业—专业”多维谱系精准对接与动态调整。同时,依托此大模型,可进一步构建职教产教融合数智化诊断与预警平台,定期发布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产教融合蓝皮书等,为政校行企提供直观的决策参考,推动产教融合进入科学化发展新阶段。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6日 13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