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华北电力大学:破“懒得动”惰性,解“跟不上”顾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华北电力大学:破“懒得动”惰性,解“跟不上”顾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6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探索】

  作者:王栋梁,系华北电力大学团委副书记

  从事学生工作时间长了,会发现让学生主动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是一件挺难的事。

  “引体向上挂零、跑400米头晕、打游戏不出屋”常见于报道,更有学生自嘲:“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才是标准大学生活,取快递都算说走就走的旅行,下楼扔垃圾堪称日常锻炼。”

  如何让年轻的身影重新活跃在运动场,让运动从‘可有可无的选项’变成‘每日必做的功课’,在奔跑跳跃中收获健康与快乐,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调研发现,阻碍大家动起来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上完课只想躺平”“找不到运动搭子”“跑步太枯燥”“怕动作不标准被笑话”这四类声音最具代表性。而研究生群体的困扰则更现实:课题截止日就在眼前,实验室的仪器连轴转,招聘季的简历还没改完,焦虑感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日程表,哪有心力去运动场挥汗如雨?

  为破解这些难题,华北电力大学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运动体系。从个体运动到团队运动,既组织羽毛球、跳绳等适合个人参与的项目,又开展篮球、拔河等需要协作的团队活动;从“竞技”到“趣味”,既有学院新生篮球赛、班级羽毛球赛等竞技类赛事,也有宿舍、班级层面的趣味运动会——这类活动以“轻竞技、强参与”为主旨,通过不断优化项目设置,在“锻炼性”与“趣味性”间找到平衡,让不熟悉传统运动的学生也能轻松参与。

  此外,学校还创新推出“长时段+短打卡”的运动模式:既有“乐跑国庆・青春当燃”等需要持续参与的打卡活动,借助运动软件实现数据可视化和个性化指导;也有每日线上五分钟的便捷锻炼,搭配长期坚持的跑步团体,全方位保障活动供给,让运动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碎片时间。

  为进一步点燃学生运动热情,学校从综合测评、积分排名到专项评奖,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的正向激励体系。在各类活动中,不仅设置荣誉排行榜和等级奖项,还为每一位参与者准备纪念小礼品,让“参与即收获”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综合测评中,体育版块得长出更加细致的“触角”。学校专门优化加分细则,将运动表现与学业评价挂钩,让积极锻炼的学生在评优评先中更具优势。“乐跑国庆”活动便因阶段性目标和阶梯式奖励机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全校年均跑步里程较往年大幅增长。

  “荧光夜跑”作为校园年度爆款活动,融合智力挑战与体能锻炼——沿途设置的解谜打卡点,让奔跑不再单调,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品牌,每年都能掀起全校性的运动热潮。学院层面同样创意迭出,有的组织“广场舞大赛”,用接地气的形式带动班级同学动起来;有的开设每周“运动小课堂”,邀请体育生学长学姐分享体测技巧和锻炼经验,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运动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新能源电网研究所创新推出“你运动健康,我支付快餐”活动,每年专项投入4万元。该活动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励研究生在科研间隙走进健身房和操场,让运动成为平衡高强度学习的“解压阀”。这些多样化举措不仅打破了“懒得动”的惰性,更消解了“怕跟不上”的顾虑,让运动真正成为一件“有劲儿”的事。

  “从个人单项锻炼的照片打卡分享,到团队比赛时响彻操场的加油声,参赛师生和围观同学共享团队协作的快乐。如今全体研究生都养成了常年锻炼的习惯,整个研究所的凝聚力不断提升,为科研工作注入了活力。”调研中,新能源电网研究所所长赵成勇教授这样说道。

  从“懒得动”到“参与动”,再到“乐于动”,这样的转变源于学生们真切尝到了运动的“甜头”,既有大汗淋漓后的畅快,也有结识好友的欣喜,更有健康体魄为专业学习保驾护航的底气。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6日 14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