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 尚 杰 王冰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恩光
虽然山洪灾害已经过去一个月,但每每想起那个夜晚,榆中县小康营乡南北关村的村民们仍心有余悸。乡亲们说,得亏村党总支在危难时期的勇于担当,我们才能够及时转移。
8月7日晚,榆中县小康营乡暴雨如注,山洪裹挟着泥石奔涌而下。10时许,接到乡里转发的暴雨红色预警及防汛抗洪应急响应工作要求,副乡长金凤萍坐不住了,她包联的南北关村地处龛谷河下游,地势平坦,一旦洪峰过境,后果不堪设想!
南北关村党总支书记陈光红也赶了过来,俩人迅速召集村两委党员干部和青年党员,成立两个党员突击队,设立13个党员先锋岗,带着铜锣和手电筒冲进雨幕,挨家挨户排查险情,组织沿河两岸群众转移。
“当时情况紧急,连接三、四村民小组的小桥被冲下来的巨石、断树堵塞,后被完全淹没,洪水又大又快又急。”陈光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说,堤坝已被淹超过一米,河面瞬间宽达10多米,湍急的洪水裹挟着泥沙残枝奔涌而下,危险重重。
山洪洪峰过后,村里仍有村民失联。由20多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冒着被冲走的危险,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齐腰深的水中进入危房。靠着头灯,从被冲垮的民房中背出7名被困群众。当洪水退去,村庄受损严重,却无一人伤亡。
南北关村党总支带领干部群众投入了生产自救。全村20余名党员冲锋在前,统计灾损、发放物资、扛锹清淤……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上,大家齐动手让村庄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9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北关村时,看到道路淤泥已清理完毕,受损房屋得到修缮,群众正在田间忙碌。村庄在逐步走出创伤,重焕生机。
村委会会议室里,两委班子正讨论着灾后重建事宜。全村共有593户2154人,因房屋严重受损需搬迁的有38户。根据县上的安排部署,可以选择进城安置和就地安置。村党总支反复入户走访、倾听村民诉求,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力争让群众满意。
耕地恢复也是当前重建的关键任务。南北关村共有耕地3197亩,受洪水影响的有330亩,多种玉米和土豆。目前已经累计清理农田淤泥300余亩,待田地晾干,村党总支便组织人力机械,同步推进粮食抢收和耕地修复工作。
从山洪前夜的“敲门人”,到抢险救灾中的“摆渡者”,再到灾后重建中的“主心骨”,南北关村党总支以实际行动带领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灾害、渡过难关……陈光红说:“洪水能冲毁房屋庄稼,冲不垮咱党员群众的精气神!心齐,再大的坎也能迈过。”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7日 02版)